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触碰商业伦理底线的乳业营销暗战没有赢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1日 18:18  国际在线

  昨日下午,新华社记者从内蒙古警方获悉:网上有关伊利“QQ星儿童奶”遭遇恶意攻击一事,经公安机关侦查,系一起有预谋的商业诽谤案。目前,案件基本告破,涉案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

  同在昨天下午,两大巨头先后对外发表声明———蒙牛在声明中称自己与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无关,却只字未提伊利。蒙牛副总裁胡苏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安勇是蒙牛公司一名项目经理,他制造这一事件是其“个人所为”,“蒙牛支持配合警方依法查处”。(10月21日《新京报》)

  刚刚从三鹿奶粉事件中遭受重创的阴影中走出没两年的中国乳业,如今似乎又要面临另一场信誉危机,这一次当然还是乳业内部的“自家人”,也就是同行们之间自毁长城,雇佣公关公司利用网络诋毁对方产品,借机抬升自己产品市场占有率。虽然蒙牛在事后及时进行危机公关,声称安勇作为项目经理,制造这一事件是个人行为,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安勇是蒙牛公司的项目经理,是在卖蒙牛的产品,在蒙牛公司是有职务的,这些事实让蒙牛公司无法和这一恶意诋毁竞争对手、缺乏商业伦理素养的行为彻底撇清。

  利用网络传媒对竞争对手进行恶性口碑营销,这本身已经突破了法律底线,是在触碰商业伦理的高压线,对于有着广泛市场占有率的乳制品大企业来说,对公司员工和项目经理级别的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常识问题,是想都不敢想的违法行为,可是为什么在刚刚走出三聚氰胺阴影的今天,作为大公司的项目经理,却有这般胆量“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惜以牺牲本公司声誉来赢得在市场上多分一杯羹。

  原因没有别的,只能说明现在的乳品市场竞争的无序和缺乏监管已经到了“情何以堪”的程度。从最初的政策扶持、市场待见、发展红火到三鹿奶粉后的灭顶之灾,再到现在的缓慢复苏,中国乳业市场的发展就犹如过山车一样经历了充满戏剧性而又让人心酸的发展过程,其教训之惨痛,按理说最有感触的应当就是这些大的乳制品企业,珍惜声誉,修复“严重受伤”的企业商业伦理肌体,重新以有品格和责任的企业形象示人,这才是正道。

  可是遗憾的是,由于乳制品行业环境生态的恶化,加上某些企业只顾追逐利益,而不重视商业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加上管理上的疏漏,最终造成在市场端各商家或明或暗的相互攻击诋毁,但最终伤害的,是中国的整个乳品行业的声誉。这场暗战,没有赢家。

  这桩丑闻,在继续给我们震惊的同时,也提醒相关监管部门,严厉追究法律责任固然不可或缺,但同时制定更加严格的市场竞争法则,并保持持续有效的监管,才能真正遏制这种不良竞争,重建国人对乳制品行业的消费信心,如果放任这种恶性竞争,最终企业失去的是市场,同时,也失去了再次复苏的机会。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再来一次这样的恶性竞争事件冲击老百姓的消费感受,任何一家坚持公平竞争的乳制品企业都将被裹挟进来,不会再有翻身机会。

  一场没有赢家的“暗战”,看似可笑,却真实的发生着,作为行业管理部门,是否该有所反思和总结?(赵木木)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