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稼,一个本来应该很低调的投资银行家,突然之间红了。陈晓,一个本来应该很低调的职业经理人,突然之间也红了。不过,这种红透半边天的情况只会发生在中国。
当中国网民热烈讨论国美争夺战的时候,海外媒体普遍对此事并不关心。偶尔有海外媒体报道,也都是泛泛之谈。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言,这在西方国家只是一个正常的商业事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对于他们来说,国美只是在遥远的东方的一家卖家电的连锁店,营业额不过是自己国家百思买的一个零头。或者说,在这些来自美国的媒体看来,哪天百思买一高兴,抬手就把国美给灭了。当然,这些媒体可能不知道百思买多想做出这个动作,而又多么无奈地只能看着国美大步发展,直到贝恩竺稼的出现。
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竺稼和陈晓对国美控制权的争夺,在商业之外,一切还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说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感突然被撕裂了。这种撕裂带来了整个社会的三道裂痕。
第一道裂痕出现在中国企业家和外国投资人之间。在竺稼和陈晓之前,海外投资者曾经是中国企业家眼中的明星,但是现在可能要重新审视这种关系了。每一个中国企业家都担心他们是下一个黄光裕,这导致阴谋论的盛行。韦桂华在博客中甚至猜测贝恩背后另有其人,并把矛头指向了大摩。竺稼和陈晓莫名其妙就将大摩拉下水,下一个又是谁呢?
第二道裂痕出现在外国公司和中国消费者之间。David Pilling和Jamil Anderlini都通过《金融时报》指出国美事件对中国消费者民族主义情绪的刺激。人民已经开始猜测竺稼和陈晓的背后是否有产业资本的黑手,那只手是否来自百思买?网民甚至警告百思买,如果此事属实,他们将号召中国人不再从国美购买产品。
第三道裂痕可能更难愈合,它出现在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竺稼和陈晓应该都有中国文化背景,当然知道在亚洲国家“背叛”意味着什么。在网络投票中,为什么网民会一边倒支持黄光裕?为什么多数评论人士也是一边倒地反对竺稼和陈晓的行为?不从传统道德的角度恐怕无法解释这一现象。指责网民“一致行动”是受人操控的那些所谓批评家应该清醒一下了,没有网络公司有能力这样操纵网民,以后看到这种事情最好还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本身的性质上。
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任何试图反对黄光裕的言论最终都是自取其辱。投票顾问公司Glass Lewis才发出挺陈言论,就遭到网民的人肉搜索,一天内网络新闻就都变成了Glass Lewis本身的污点和绯闻。Glass Lewis想借此出名,最终却变成自取其辱。
就在人们猜测政府已经不会就此事表态时,中商联的一个公开声明引发无数反响。中商联的文章措辞谨慎,但是意图明显,就是挺黄。而且挺黄的一些原因也不是完全考虑到黄本人如何如何,倒是更考虑了上面的一些裂痕。到目前为止,这篇新闻已经被各网站发布超过132次,是国美事件迄今发布最多的新闻之一。
竺稼和陈晓,一个还将以第二大股东的身份继续留在国美,一个已经用“我早就想离开”为自己的离开做好了铺垫。不过,9月28日这一天无论对竺稼、陈晓和黄光裕是否意味着结束,对所有受到此事件影响的中国人却才是一个开始。现在,比竺稼、陈晓和黄光裕的胜负更重要的是:谁会来修补这些已经被撕开的社会裂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