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点点的改善 一点点的改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1日 18:07  《商务周刊》杂志

  富士康悲剧带有浓重的社会内在迷茫的印记。对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激烈的抨击和冷漠的推卸都与事无补,我们从眼前做起的一点点改善,其实就是在一点点的改变这个世界

  □文 高昱

  和所有人一样,一觉醒来,看到又一名年轻的富士康员工抛弃了自己的生命,已经不能以简单的惋惜二字来形容此时的心情。会有很多评论和批评追问是谁杀死了这些工人。批评是容易的,尤其是批评富人、批评体制,群情激奋,口诛笔伐,这很爽。我却只希望自己能冷静下来,从管理层面,说说我们的企业可以做些什么改善。

  大概10年多前,我曾经集中到南方看过一些工厂。第一个去的是松下在广州的一个空调压缩机厂,老实说我有些吃惊,一个跨国公司的制造工厂,生产线上的工人做的是无比简单的工作,一个人负责拧4个螺丝钉,下一个工位负责套上两块泡沫塑料……等我见到第二个生产掌上电脑的民营企业老板,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少见多怪。这位靠生产打火机起家的企业家非常擅长生产流程设计,他能够把所有工序层层分解,细分到“你都无法想象的地步”,然后在设备极其简陋的“生产线”上,几乎用纯手工制造出大批量的极低返修率的掌上电脑来。

  2004年,我们的记者写出了一篇关于中国特色“人机生产模式”的封面故事,在中国的生产车间里有着这样的秘密:那些肉眼几乎看不清的小螺钉,被员工用手捏起,快速地拧紧,十几个细小的零件被一双双灵活的手安装到一寸见方的线路板上。中国大量的劳动力就是这样在从事着外国人看来极其初级的劳动,他们不仅在和跨国企业进行竞争,也在和机器进行着竞争。当然,很多年过去了,中国制造的自动化程度肯定有所提高,但由于企业对规模效应的追求,几乎所有的离散型制造业都在采用分工越来越细的模块化生产,流水线作业+模块化装配,不仅将泰罗制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同样也使每个工位或者说每个工人的工作简化到了极致——很多工人甚至只需要在现场观察半天就可以上岗操作。

  流水线+模块化,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把工人异化为机器,在我看来,这其中最大的问题不是劳累,而是工人学不到技能,无法获得自身能力的提升。我不奢望中国企业主自动放弃“人机生产模式”,他们是对成本控制有惊人敏感性的商人,不是慈善家。但我认为,他们并不反对工人获得能力提升的机会,他们甚至都不需要为什么增加投入,只需要给予形式上的鼓励。因为组建工人夜校或者给职业技校提供补贴,是政府和工会组织已经列入工作计划的安排。让工人们把工作之余的时间拿一些出来上课补习,即使不能把衣领换成白色,至少有可能成为企业趋之若鹜的高级蓝领技工。上升的渠道虽然很窄,但并没有完全封闭,我们只需要将它拓得更宽一些,拉得更直一些,离工人们更近一些。

  有关富士康的报道中提到,很多工人不认识自己的室友,他们举目无亲,没有友情和爱情。这同样可以通过技术上的改进实现消解——完全解决肯定不可能,因为每个人其实都是孤独的。但企业给半军事化管理的车间涂上温暖的色彩也并不困难,有网友说,郭台铭“只要多雇佣一些中年人到工厂里就OK”,让年轻人有机会获得年长工友的引导,这话不无道理。

  我们的专栏作家王育琨曾到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考察,看到他们的流水线上设计了马蹄形的作业区,一个人可以顺次做三样事,以缓解做一件事的单调和贫乏。丰田认为,员工老是在一个岗位上做一件事,长久以往做成片面的人,做工容易出错,做人也会偏执。中国很多工厂在学习丰田精益生产方式,在引进“看板”的同时,不妨也重新算算成本账。男女搭配,张弛有度,或许是更能启发员工潜能的经济理性选择。

  富士康悲剧带有浓重的整个社会内在迷茫的印记。对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激烈的抨击和冷漠的推卸都与事无补,我们从眼前做起的一点点改善,其实就是在一点点的改变这个世界。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