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保就业比缩小收入差距更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9日 11:55  环球时报

  随着两会的召开,公众对“收入差距”问题的关注达到空前热度。多位代表委员提议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五千元,还有专家呼吁不应离开房价谈收入差距,建议针对房奴先扣除房贷再征收个人所得税。笔者认为,缩小收入差距,有助于社会和谐,可以让人们不因收入过低而失去尊严。不过,我们更应当努力创造出更新、更好、更有吸引力的产品,让那些高收入人群保持消费热情,为社会创造更多工作岗位。这一拉一推(拉高低收入者收入,推高收入者消费),对国家、企业、个人都有利。

  其实,“收入差距”的问题似乎与人类社会发展与生俱来。从出现商品开始,收入差距就困扰整个社会。即使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收入差距”依然是个问题。当时行政分24级,工人有8级工资之分。最高级和最低级的收入相差也是在8倍以上,当时一个学徒工第一年的工资只有16元。最近,有报告指出,最富和最穷两个群体的收入差距有23倍之大,但离开行业区别、职务不同、工龄长短来讨论收入公平,有点不妥。收入分配的比较应当采取同行业内的横向比较法,而不能采取跨行业的竖向比较法。道理很简单,卖鸡蛋的和搞导弹的收入不应放在一个盘子里讨论,那会导致新的不公平。

  此外,“收入差距”包含各种社会问题和利益冲突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没有得到完美解决。美国一直存在近6000万人处于低收入线以下,德国也有超过2000万人口并不富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中也出现了较大的收入差距,造成人们心态的不同:有钱的人很浮躁,没钱的人很急躁,而钱不多不少的人则很烦躁,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实际上,在商品高度发展的社会,收入有差距“天经地义”,是无法避免的,否则社会就失去了发展的原动力。当然,收入差距也不可过大,否则又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破坏社会的安定,所有的物质繁荣必将成为空话。

  因此,笔者认为,与其空谈收入差距成因,勿如解决“收入来源”这个根本难题。解决“收入来源”比解决“收入差距”更重要,也是治本关键。今年将有700万新的大学毕业生,加上往年的未就业者,这个数字可能高达1200多万。再加上低收入群体,要想提高他们的收入,将是不小的支出。因此,保就业、保收入、促收入应当是打破“收入差距”越整越乱这一怪圈的根本之策。

  也有人把缩小收入差距作为拉动内需,提高经济增长的措施。笔者认为,这难免有些幼稚。因为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不可能因为收入有增加而发生大的改变。这个群体不会成为拉动内需的生力军,更不会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因此,还得继续保持社会高收入人群的消费积极性,围绕这一消费的主力军创造新的消费热点。以美国为例,这次次贷危机固然与其金融监管失误有关,但也与美国消费市场缺乏创新、供求关系颠覆性改变有关:自信息产业泡沫破产以来,美国再没有出现引起世界消费界轰动的新产业、新产品,人们失去了消费的热情。

  可以说,每个人财富的多少,应由市场来裁判。我们在缩小收入差距的同时,千万不能放松对市场的改革,并坚持中国在改善低收入者生活方面独特的理念和手段。首先,不能让低收入者单枪匹马维护社会公平,应让工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杀富济贫”的方法来解决“收入差距”,这样只能使富人变穷,而穷人也不会变富。我们都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似乎没有人会信奉“财富面前人人平等”的宣传。然而,平等是尊严的前提,我们只有让公众有平等的机会去争取财富,而不是等待别人的恩赐,这就是有尊严的生活。▲(作者是瑞士苏黎世州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