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视媒介事件:经济叙事的新范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5日 09:42  新浪财经

  ――谈“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仪式化表达

  作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陈昌凤

  关于“媒介事件”,西方有几种不同的界定。本文所说的“媒介事件”,是借用丹尼尔·戴恩和伊莱休·卡兹的概念。在这种概念里,媒介事件是一种电视直播,也可以说是电视的一种的庆祝性观看――就如节日那样是人们盼望的事情,以区别于一般的日常观看。观看内容则是为人瞩目的电视直播事件,通常是国家级的事件。它一般会脱开某一事件的具体意义和内涵,而突出社会的某些核心价值和集体记忆,事件的表达带着仪式性的崇敬。电视通过展示特定的社会形态,以呈现象征性事实来表达理想、唤起大众关注并得到大众的确认。在此过程中,媒介事件又引起众多媒体关注、从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在这些方面,CCTV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尤其是自2006年以后直播的颁奖礼,都是成功的媒介事件。

  一、 打造媒介事件,强化人物的象征性意义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诞生和成长过程,是一个典型的打造“媒介事件”的过程。这个从2000年起开始的评选活动,最初只是中央电视台一个栏目的活动(“经济半小时之夜”),之后不仅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大事件、一个日趋成熟的品牌,经过几年的发展,更成为中国经济领域、中国传媒界乃至大众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事件。它不仅有了越来越明确的理念,呈现手段也从录播改为直播,具备了“媒介事件”的所有特征,而且更娴熟地揉和了主流意识形态和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它提炼了每年经济新闻中具备历史特质的那部分内容,经过整合而成为“媒介事件”,以仪式化的手法,通过评选经济生活中有符号性意义的人物,象征性地记录了中国经济生活的历史,并为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梳理了思路、确立了某种理想,以唤起经济领域以及所有大众的关注和认同。

  在媒介事件中,几乎都有些“英雄人物”,电视通过传达他们的进取精神,统合出新的主题,并以此主题整合事件。按照戴恩和卡兹的观点,媒介事件有三种类型,即竞争、征服和加冕,本文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为一种“加冕”式媒介事件,它彰显权威,强化那些象征性人物背后的意义,通过提供人物的故事、事迹,来设置或引导对这些人物的解读。中央电视台对于评选结果的揭晓过程,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新闻的方式呈现,而是将它打造成了媒介事件,每一年的评选,就是对当年中国经济大事件的盘点和回顾过程。

  在这个媒介事件中,几乎包含了最高程度的传统新闻价值,因此它本身又成为众多媒体追捧和关注的对象。尤其是评选出的人物,都带有“时代英雄”的特质,有很高的报道价值。有媒体在报道中指出:评选出的经济人物以及他们所代表的群体,用自己的努力,正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向前发展,而他们也成为一个个符号,记住他们,就记住了中国经济在一个特定发展阶段的鲜明个性,正是他们的故事,记录下了中国经济不断走向更高更强的精彩细节。

  以2006年为例,这一年的评选标准,除了重视创新性和影响力,更突出对社会和对未来的责任感。这种理念,既是对当时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新事件的提炼,同时更是电视台对未来经济领域的一种理想和希望。环保、慈善、公益成为评选的关键词。各个奖项的获得者除了在经济领域卓有业绩外,也都在担负社会责任方面做出了表率。评选李嘉诚为特别荣誉大奖的获得者,是以新闻为基础的:这一年,李嘉诚宣布将再捐出个人财富的三分之一、价值480亿元,为华人企业家树起了一面旗帜。

  二、通过仪式化形态,突出核心价值观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一直是重视仪式感的。前几届在北京饭店举办的颁奖晚会,现场阵容的豪华与辉煌,堪称盛典,但那时都还是录播形态,电视观众是被动观看,没有参与感,正如当时主办方CCTV经济频道的负责人许文广所说,观众观看录播的颁奖礼没有期待感,而直播能营造出很浓的期待感。2006年改为直播后,理论上说,“媒介事件”的仪式感增强了,有了仪式庆典的参与形态,观众在实时情境中有一种平等的体验,对其中心价值有一种专注感。就如戴恩和卡兹所说的,仪式的崇敬语气、收视者的融洽感觉,激发大家沉缅于一种神圣庆祝之中,并转化了观众与电视之间的关系,原先的被动观看,变成了一种仪式参与。这种参与的深度,与大众舆论和集体记忆的形成,都有密切的关系。

  仪式化确实会导致忽略事件本身的内涵和意义,甚至于有人称之为“伪事件”,因为它重视仪式化,从而导致事件本身内涵的消隐,这是西方研究中比较强调的。而恰恰是这种忽略,让“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有了更宏大的意义,脱出了某个人、某一种运营模式、某一类经济形态的微观局限,通过仪式化突出了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在打造经济理念。八年来这个理念越来越明确。从2001年起的评选标准定为“影响力、前瞻性、独创性”;2002年的评选标准为“创新精神、挑战性、影响力”;2003年的评选标准为“影响力、前瞻性、创造性”;2004年的评选标准为“创新、责任、健康”;2005年为“创新、责任、影响力、推动力”;2006为“责任、创新、影响力、推动力”;2007评选的标准是“推动力、责任、创新”。虽然几乎只是一些词汇顺序上的调整,但是,这实际上代表了经济社会中的导向。通过对当年中国经济的梳理,评选活动已经找到符合主流价值观、最有代表性的企业精英、行业领袖和学界翘楚的路径。

  还有一点值得说的,就是通过一种大众化的仪式,“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已经在信息扩散过程中,将经济议题大众化、将评选过程大众化、将部分奖项大众化了。媒介事件的关键,是要经过大众化让受众接受和认同,这一点,人物评选也做得相当成功。经济生活其实是一种大众生活,但经济领域发生的新现象、新事件,都是相当专业性的。评选的过程中用仪式化的表达手段,淡化了狭隘的“经济”概念,突出了不同经济形态体现出的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创新、推动力、责任。“创新”这个标准则成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恒定标准。

  此外,推介模式的扩大、地方海选的形式,都表明主办者明确的大众化诉求。而“社会公益奖”的设置――让普通百姓走上了星光灿烂的舞台,也增加了事件的大众化,加强了大众的参与感。

  经过九年的运作和积累,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已经成为显要的媒体事件,其影响力和公信力不断提高,其经济理念和理想,正在一种仪式化的过程中被公众接受和认同,从而激励中国经济界越来越多的人士具备推动力、责任感和创新力。

  主要参考文献:

  D.Dayan,E.Katz, Media Events: The Live Broadcasting of Histo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1992.

  D. Boorstin, The Image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61.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