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诺贝尔经济学奖冲击主流经济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5日 07:17  新闻晨报

  □晨报评论专栏作者 薛 涌

  (发自美国)

  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威廉森一同摘取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奥斯特罗姆成为这一奖项历史上首名女性获奖者。应该说,这样的结果多少是个冷门,对主流经济学形成了不小的冲击。《纽约时报》报道这则新闻的标题是“两位美国社会科学家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奥斯特罗姆甚至并非经济学出身,而是政治学博士,所研究的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她自称自己是“政治经济学家”。耶鲁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席勒指出,此奖是社会科学融入经济学的一部分。经济学太隔绝了,陷入了市场万能论而不能自拔。另一位经济学家DavidR.Henderson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称这一意外的结果是件好事,因为主流经济学变得越来越数学化,和实际生活离得越来越远。

  奥斯特罗姆的研究,也许最能说明诺贝尔经济学奖能从传统的经济学领域向外走多远。她直接挑战的,是已故生态学家GarretHardin的“公地悲剧”理论。GarretHardin指出,像公地这种共有资源,在所有权上没有归属,大家都抢着用。所以,这样的共有资源要么交给政府管制,要么私有化,否则就会随着滥用而被损害。此说在经济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已经成了常识。

  奥斯特罗姆则根据自己的经验研究另立高论:既然地方社会能从共有资源上获益,自然也有保护这种资源的动机,进而发展出自己的共管机制,以解决纠纷、分担责任、分享利益、惩罚违规者。比起私有化或者被国家管制的资源来,这些在共有状态下的资源往往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举个例子。一次去朋友家做客,我很羡慕他家后院的宽阔草坪。当发现草坪尽头有户邻居时就问:“你这草坪的地界在哪里?”他说:“我也糊里糊涂。划界没有意义。我买了房子就去找那家邻居,说咱们都不划界筑篱如何?这样一来,两家中间这块大草坪,从你家看是你的,从我家看就是我的。咱们都多了不少地。”结果,双方不仅没有过分使用、侵占的问题,反而都精心把自己一方的草坪修剪整齐,还经常互助。本来可以通过筑篱笆而明确产权的私有资源,被自愿转化为共有状态,反而效益更高。

  当然,真实生活中的案例,比两家间的合作复杂得多。但理论上是同一性质的。西方社会从英国的《大宪章》到后来的“圈地运动”,都围绕着公地的问题展开,演化出深刻的政治、法律和社会传统。这一非经济学的经济学理论,对中国非常有意义。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对待共有资源是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的共有资源往往要么是国家所有,要么则是私有化,两种所有形式都排除当地社区的参与。由此产生的矛盾,在城市开发、拆迁、物业管理等方面,表现得都非常严重。我在近著《仇富》一书中,也特别强调了这一问题的重要:在市场、所有权之外,社区自治是一个和谐社会的重要面向。离开这一点,谈不上健康的市场经济。遗憾的是,当今中国的一些主流经济学家,依然坚持市场原教旨主义,以为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他们那几个简单的经济学公式就能解释。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则告诉我们,在当今世界经济学的前沿,有识之士们已经意识到既有的经济学知识比起复杂的社会来,是多么贫乏单薄。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