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美贸易战的真正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7日 23:32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中美“贸易战”的真正反思

  9月11日,奥巴马宣称:对产自中国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35%的惩罚性关税,这一特别关税将在第二年降至30%,在第三年降至25%。奥巴马的裁决遭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一致谴责。中国商务部迅速作出“反制”决定。而媒体则以“奥巴马打响了贸易战的第一枪”为题,强烈呼吁政府以贸易报复来对付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一夜间,“一个轮胎引发的贸易战”如箭在弦,一触即发。

  让人疑惑的是,从美国总统到各路外媒、专家,似乎对“贸易战”的爆发都不以为然。奥巴马在14日接受彭博社的访问时称:“我们将不会看到贸易战的发生,尽管现在有点紧张。但我传达的信息非常简单,我们有写在纸上的规则。”而路透社、美联社、《华尔街日报》和《商业周刊》都在有意无意地透露这样的猜测:中国和美国的轮胎纠纷不会引发贸易战。奥巴马口中的规则,当然是指中国在2001年为加入WTO而付出的代价之一。正如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前副代表裴农努接受《经济学家》采访时所说的那样:“适用(《美国贸易法》)第421条时无需提出证据资料,因此即使中国没有进行任何不公平贸易,美国政府也可以在必要时采取紧急限制进口措施。”

  从纯粹的贸易角度看,对中国出口的廉价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及其“连锁反应”显然会带来“双输”的结局。对于美国经济利益的影响已经无需我们去费神论证,美国的二大轮胎制造商、200家进口轮胎经销商、43100家分销商以及众多美国消费者已经有了答案。对中国轮胎行业而言,这一裁决无疑是轮胎业的“9·11”,1/3的出口轮胎可能丧失美国市场,10万人面临失业。更重要的是,根据WTO规则,相关国家可以直接援引美国的制裁方案对中国轮胎实施制裁,潜在损失无法估量。对整个中国出口行业而言,此案的“示范效应”可能“鼓励”美欧和其他国家掀起一场针对中国的、以特保为表现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潮流,从而对出口导向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构成打压。

  如果在贸易领域找不到奥巴马援引特保措施的充足理由,那么把视角转向美国国内政治领域应该没错。事实上,就在奥巴马作出上述裁决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网站贴出了大幅广告:工人们赢了!奥巴马总统和工人们站在一边!在15日举行的美国劳产联大会上,奥巴马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循此逻辑,在健康医疗改革受阻、美国中期选举在即的背景下,迫于美国劳产联所形成的的政治压力,以及拥有80多万成员的USW的选票诱惑,奥巴马的裁定自然被贴上政治标签。奥巴马的决定表明:为了安抚国内的政治大本营,他正在透支美国在贸易问题上的国际诚信和领导地位。

  基于本轮“贸易战”所针对的产品在双边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和范围来看,“贸易战”缺少升级的基础。然而,世贸组织、经合组织在本周一的联合报告显示:更多的国家在失业率高企时有滑向贸易保护主义的危险。有鉴于此,2008年4月14日奥巴马在拥抱USW主席之后所讲的一段话需要更多地延伸解读:“中国需要我们的市场,他们的经济依赖于美国市场,我们有谈判权。”

  因此,对轮胎特保案的真正反思是:针对中美在贸易领域存在非对称依赖关系的现实,我们如何提升对美贸易谈判权?

  ·黄荣斌·(广东工大 经贸学院)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