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吕学都:不轻言强制减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1日 03:2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邓 丽 庄佳婧

  虽然已调任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吕学都的主业仍然是气候变化研究和全球气候谈判。

  自1991年起,吕学都就开始主管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计划、政策及国际谈判。5年后,他成为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的主要成员,并参与制定中国气候变化政策。他还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CDM)执行理事会副主席。

  距离哥本哈根谈判还有3个月,他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准备。他认为最可能的结果是达成原则性的、涵盖了巴厘行动计划要素的较详细的政治协议,大量的操作性问题和技术性问题还需要较长时间去研究谈判。

  而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状态下,中国的行动并不一定会符合外界言论的预期——中美已经在气候变化谈判问题上达成了默契,有可能一起加入减排序列。

  《21世纪》:对3个月后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你有怎样的预期,最坏的结果和最乐观的结果是怎样?

  吕学都:最坏的结果就是达不成任何协议,无果而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六次缔约方会议,就曾出现过这样的状况。因此,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可能性并不小。

  当然,我们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因为,如果达不成协议,对于国际社会保护气候变化的信心和积极性都会是一个巨大打击。参加谈判的各国政府也很不好交代。

  最好的结果就是能够按照巴厘行动计划的要求,达成详尽圆满的协议或决定。

  不过,我认为最可能的结果是达成原则性的、涵盖了巴厘行动计划要素的较详细的政治协议,大量的操作性问题和技术性问题还需要较长时间去研究和谈判,这可以留待今后继续谈。当然,谈判变数很大,各种可能性都存在。

  《21世纪》:虽然中国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强制减排序列,但中国也定下了“十一五”GDP能耗降低20%左右、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到1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0%等目标。既然中国给自己定下了严格的减排任务,为何不索性加入强制减排序列?

  吕学都:京都议定书的减排义务是1997年确定的,而我们的GDP能耗目标是2006年制定的。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则,我们这种减排努力,是无法纳入京都议定书的条款的。当然,今后中国是否会把国内已经制定的减排政策,作为向国际社会承诺的指标,是值得考虑的。

  西方国家多是由各个党派轮流执政,本届政党的很多政策和目标,下一届政府未必能履行。而中国政府一旦向国际社会做出承诺,总是会尽一切努力办到,所以承诺时会特别小心。

  此外,确定未来的承诺还存在一个技术难题。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变数很大。要对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和能源消费做出准确预测是非常困难的。

  《21世纪》:中国的减排工作进展至今,你认为最大的尚未突破的壁垒是什么?

  吕学都:比如建筑节能,如果按照比较先进的标准衡量,国内大部分建筑物的节能潜力可以达到50%以上,要实现这样的潜力,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如何筹措这些资金、如何提供技术支持,如何改变人们的习惯问题?这些都不可能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

  《21世纪》:中国也建立了一些自愿减排的平台,如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你对于这些平台有怎样的评价?

  吕学都:这种交易所就和农贸市场一样,现在的状况是很多买家通过自己的渠道,或者委托中介两种渠道去找项目。项目刚有苗头的时候,就已经被买走了,项目业主也就不用跑到交易所去交易了。

  另外,现在国内很多卖家用招标、拍卖这种方法获得更高的出让价格,他们也不会到交易所去交易。所以,我觉得现阶段交易所并不会有太多的业务,即使有,也是一些示范性的项目。

  但建立示范性交易所还是有意义的,如可以帮助探索这种交易的问题和困难。另外,这些交易所还可以尝试节能量交易。因为中央政府确定的单位GDP能耗下降20%指标已经分配到省。每个省可以将自己的指标分解到各个企业,通过建立一套节能核算体系和监测体系,就可以把节能量拿到交易所进行交易。不过这个做起来也不容易。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