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杂谈:白酒涨价了喝还是不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3日 15:46  沈阳网-沈阳日报

  白酒消费税新规8月1日起实施,沱牌曲酒成为明确提价的第一家白酒企业。昨日晚间,沱牌曲酒公告称,对旗下高端产品“舍得”提价最高10%。据了解,五粮液也将提价。(8月1日《新京报》)

  新闻背景

  消费税咋成了酒价上涨的推手

  有分析机构预测,此次消费税新规的实施将使多数白酒企业的利润比原来下降15%以上,白酒企业会有这么傻吗?他们自然不会自己承担这部分损失,而提价成了转嫁负担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这不,消费税新规实施第一天,就有厂家已对自己的高端产品提价10%,可谓雷厉风行。此次上调白酒消费税税基的初衷是,国家税务总局发现国内白酒企业存在通过关联交易规避消费税的“潜规则”,欲通过调整封堵白酒行业中的“避税”渠道。国家税务总局将这项新规得意地称为打击规避消费税的“一记重拳”。可事实呢,拳是打出来了,厂家稍作化解,拳头就重重地落在了消费者的头上。

  如果真的像白酒业内人士所说,消费税新规主要影响高端白酒产品,对低档白酒价格影响有限的话还好,舍得、五粮液、茅台这些高档酒本来就不是自掏腰包的老百姓能喝的酒,怕就怕所有酒品都跟风上涨。很多领域的政策性提价,一开始都是冠冕堂皇,说不会增加消费者负担。转了一百圈之后,还是得由消费者埋单。 (信风)

  别把白酒涨价夸张成洪水猛兽

  白酒涨价,有人说这是此类企业丧失理性的行为。这话过于天真,对企业来说,如果涨价了还有人埋单,则涨价就是其最合理的欲望,就和我们永远希望商品价廉物美一个道理。再说了,白酒相对而言,算得上是充分竞争领域,消费者自主选择权表达得很充分,因此,只要背后没有人为联袂的因素,爱怎么涨就怎么涨。

  白酒涨价之所以挨骂,最典型的说法是转嫁税费。客观地说,本次税制调整,国家并未提高税率,而只是调整了税基,是企业本就该承担的税费,而部分白酒企业却将此认为是额外增加的支出,并企图通过涨价的方式转嫁给消费者。情绪而言,这做法有点让人接受不了。但回头看看,相对提高的税费成本难道不应该折算在商品价格中?商品价格包含企业税收成本是个通识,而不是动辄得咎的事情。至于“转嫁”一说,实在悖逆经济常识,企业除了产品与服务,请问还有什么可以承载税收成本?

  企业也要吃饭,维持高价的底线还是市场购买力与刚性需求。至于高档白酒,就和LV的包包,爱马仕的香水一样,走的本就不是普通消费群体路线。白酒涨价不是洪水猛兽,别带着计划的眼光和情绪来给市场行为作价值判定。  (宋桂芳)

  我不喝白酒但也怕为涨价埋单

  以前猪肉涨价,成品油涨价,甚至方便面涨价,每闻“涨声”,总会有些紧张,因为肉、油、面价格一涨,难免会增加我那可怜的经济开支。此番白酒涨价,按说不必紧张,因为本人很少喝白酒,茅台、五粮液涨得再高,也跟咱没啥关系。可仔细一想,我还是有些紧张。有人说这年月往往是“喝茅台的不买,买茅台的不喝。”我大概属于后一种情况,本人虽说自己不舍得喝茅台,但是,说不定哪天请客送礼,要给人家买上几瓶。这些高档酒本来就贵,如果再上涨几十元,让我怎堪重负?

  大家都相信市场调节,觉得白酒不是生活必需品,涨得高了,大家都不去买,自然没有市场,酒价还得乖乖地降下来。可事实呢。不久前,曾有报道,许昌市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和漯河市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共同购买了777瓶价值66万余元“贵州茅台”。而河南信阳的禁酒令,仅仅半年,节省的酒水费用高达4300万元。

  可见,茅台、五粮液是有市场的。其实,“公款吃喝”作为一项不菲的公共开支,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对那些惯常抽天价烟、喝高档酒的特权阶层来说,茅台、五粮液涨价,他们有什么紧张的,涨得再高也能喝得起,反正不是自己掏腰包,白酒涨价的结果,无非就是增加一部分公共开支而已。

  问题是,这些公共开支从何而来?最终还不是由纳税人埋单?

  (李学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