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油价调整咋让人少一些抱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3日 17:04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 晏扬

  1日零时,成品油价再次上调并再次引起一些人抱怨。不过,此次抱怨除了油价,还有说发言人“讲话不算数”的——调价前专门辟谣说“近期不会上调油价”,可仅仅过了3天就上调了,这让不少人觉得有点儿戏。应当说,既拟调价就确实没必要在行将调价的前几天宣称“近期不会上调油价”,以免引来“讲话不算数”的抱怨。不过,主管者恐怕也确实很为难。一方面是石油巨头咄咄逼人;另一方面又要顾及民众感受,顾忌油价上调对经济复苏的不利影响。实际上,近年来,主管者一直在被油价所累,无论涨价、不涨价或者降价,怎么掌控都难免有不讨好的一面。

  发改委显然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因而下工夫制定了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这个机制试图表明,油价涨跌是由油价形成“机制”说了算,由国际油价说了算的。然而,依据这个“机制”上调油价,为什么仍会引起一些人抱怨?又怎么在日后的调价中让人们少一些抱怨呢?

  笔者以为,这关键还是在于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目前这个机制至少有两大缺陷——建立在不合理的油价基础之上;建立在石油企业成本不透明的基础之上。一方面,当初制定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时,国内油价明显高于国际油价,比全球石油第一消费大国美国的油价高出一大截,既然基准油价是虚高的,那么无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如何运转,国内油价都始终高于国际油价;另一方面,国内油价不仅与国际油价相关,还与国内石油企业的运营成本相关,而石油巨头的运营成本几何、利润多少,从来都是一笔不公开的账。普通百姓看到的只是,每次油价的调整只见随行上涨不见随行下跌,石油巨头一边大喊亏损,一边却又是最为赚钱和薪水最高的垄断公司之一。

  有此两大缺陷,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所能发挥的作用,便仅限于涨跌与国际接轨,而不能真正让油价与国际接轨。老百姓所盼望和能够接受的油价与国际接轨,应是包括三个层面的,这就是:其一,基础油价接轨;其二,油价涨跌接轨;其三,油企运营成本接轨。

  此前曾有人呼吁,在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同时,要给普通百姓一个看得懂的成品油价格换算公式,让人们能够根据国际原油价格,换算出国内成品油价格。想一想,如果能先让基础油价与国际接轨,再公开石油企业运营成本,并提供一个简明的成品油价格换算公式,那么,每次油价涨跌,就将以更加让人看得懂、摸得着的方式进行。如此,民众的抱怨,自然也就会少一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