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旭红观察:央企红利的收与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4日 12:52  中国企业报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就外界普遍关注的央企红利问题表示,企业上缴红利应视其能力而定,但总体上会逐步提高。

  此前国资委曾就央企红利问题发出通知,要求企业在4月底前报送去年国有资本收益报告,其中包括去年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应交利润的申报依据和结果。业内普遍认为这是在为收缴红利做铺垫。

  4月15日央视播出《国企赚钱分给谁?》,引发了央企红利怎么交,交多少等诸多问题的激烈讨论。央企红利如何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充实公共财政、完善公共服务;是不是国企之间“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调剂金等话题,一时间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1994年之前,中国国有企业实行“统收统支”制度,即财政同时掌管国企财务,企业将所有的利润上缴财政,然后,再由财政向企业追加投资或弥补亏损。1994年税制改革后,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则全部归企业所有,由企业自行安排使用。

  2007年12月11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规定:央企国有资本收益将按“适度、从低”原则分三档上缴财政部。其中,石油石化、电信、煤炭、电力、烟草五个行业的上缴标准为税后利润的10%;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3年内暂不上缴;其余央企均按照5%的标准上缴红利。这意味着国家重新审视国有企业本质定位和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在国外,对国有企业红利收缴,通行做法是:国有股东的代表,要求将国有企业的红利都转给财政部门,用于公共支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新西兰、挪威、韩国以及瑞典等国都是如此。在法国,国有企业在按税法规定纳税外,如有盈利,则必须按50%的税率上交所得税。有的国家要求上缴的红利为盈利的1/3至2/3,甚至更高。

  我国从2008年开始实施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年度收取上一年度的国企分红。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入包括多元化的分红、国有独资公司上缴一部分收益、出售国有资产等三个方面。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则首先要确保困难企业的退出成本,其次是需要向重要企业注入资本金。

  2007年,央企实现销售收入近10万亿元,实现利润9968.5亿元。再加上地方国有企业利润,规模超过1.2万亿元。国家实现了首次正式征收“红利”开门红。

  通过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来取消国有企业不分红的特权、加强对大型国有企业的监管,并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这是我国国企改革道路上的一大进步。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其实应该兼顾两个方面,即国有企业盈利情况下的利润上缴和亏损企业的补贴,或者是国家作为股东增资扩股的行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为一个制度稳定下来,应该能够应对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都应该在这个预算中予以体现,而不仅仅是上缴利润单一的事情。

  业内专家认为,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后,国家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支出将逐步从政府公共预算中退出。期待国企上缴的红利能更多“泽被众生”,关键在于“保持与政府公共预算 (指一般预算)的相互衔接”。只有相互衔接,才可能按统一的优先顺序安排使用全部公共财政资源,如必要时可部分用于社会保障等项支出等,使得公共资源的使用尽可能地符合人民利益的需要。事实上国企红利本来就属于全民所有,那么无论如何央企上缴红利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和缩短贫富差距都具有积极意义。

  在去年收取的红利中,有一半用于给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点央企新设出资和补充国有资本金上,例如给电力企业和航空企业的注资。除了上述作用外,这些资金还将用于中央企业境外矿产资源权益投资支出,用于引导和支持中央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境外矿产资源权益投资,开拓国外市场。国企分红实际上主要仍是“取之于国企,用之于国企”。

  2009年年初,国资委表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引导中央企业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帮助中央企业渡过难关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按照当年取得的国有资本收益确定支出规模,相对独立于公共预算,量入为出,不列赤字;与公共预算相比,目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规模还很小。

  对于国资委眼下最困难的是,一方面,能收到的红利在大幅减少。另一方面,需要支出的领域正在增加。以2008年预算支出总额为547.8亿元为例,其中,用于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点中央企业新设出资和补充国有资本的预算支出270亿元,约占49%;用于支持特大自然灾害中损失较重的中央企业灾后恢复重建的预算支出196.3亿元,约占36%;用于推进中央企业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预算支出81.5亿元,约占15%。支出领域主要在国企内部分配,用于国企与国企之间相互帮扶。

  李荣融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坦言,央企红利上缴比例确实较低,但企业还担负着很重的社会负担,国有企业本质上还要实现其社会功能。此外,很多国企还没有进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但他同时承诺:“央企一定要向社会、向国家持续不断地提供良好的回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