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红漫:地方政府债遇冷是谁的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8日 09:39  东方早报

  东方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马红漫 

  地方政府债券在交易市场遇到了尴尬。国内首只地方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债券(一期)4月3日正式上市交易。但当日交易清淡,发行总量为30亿元的该债券仅成交156.40万元。而安徽省政府债券(一期)也将于4月8日起上市交易,市场预计,安徽政府债券首日交易情况可能和新疆地方债券类似。

  地方债作为公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诞生伊始就备受各界关注,眼下市场交易如此清淡有些出人意料。其实,地方债遭遇冷落恰恰是因为其运作有悖于市场规律。

  从市场交易规律看,地方债被冷落,主要是因为如下两个原因:其一,地方债经由国家财政部门全面代发,其还本付息均由国家财政给予实质性保障,因此市场将其信用等级等同于国债,这最终压低了地方债利率水平的确认;其二,较之庞大的银行间市场资金供给而言,地方债总体规模太小,债券投资的流动性存在明显困难,因此多数投资资金只是选择买入并长期持有,等待到期的还本付息,反而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困难的问题。

  无须讳言,当下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只是为了解决地方财政“保增长”配套资金不足的权宜之计,并非是实质性的公债体制创新。恰因此,从发债主体的选择到发债规模的确认,乃至还本付息的安排,甚至是延期付息的应对方法,相关财政部门都直接参与其中与予以审批确认。相较于成熟经济体的地方债券,这样的管理方法完全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地方债,顾名思义是指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为保障的债券融资模式,而有盈利的市政项目债券,同样可以经由地方债的形式发行,一般称之为市政债券。由此可见,无论地方债的还本付息资金来源与财政收入还是项目收益,相应的偿债保障理应来自市场化的标准确定。而市场给予的利率水平系经由相关评级后,再以同期国债利率为基础,参考综合因素给予的风险溢价后确定。

  行政越俎代庖直接让地方债被等同于国债。因此尽管财政部门给出了同期国债利率上浮15%的理论空间,但市场还是毫不犹豫地令地方债利率向1.6%的同期国债利率靠拢。由此,地方债的定价体系完全被扭曲,最终被金融市场参与者所抛弃,也就毫不意外了。

  不客气地说,由于定价机制的缺失,加之发债区域侧重于经济发展状况不佳的地区,当下地方政府债券在本质上只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变形而已,并没有发挥出地方政府债券应有的金融创新作用。比照市场之前对地方债的高度期望,这样的情况的确令人遗憾。

  1994年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后,中央财政分配占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而地方财政则以30%的财政收入承担了70%的事务开支,这种状况不仅导致当下“保增长”配套资金严重不足,也说明目前亟须进行财政体制改革。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理应是财政分权体制下必不可缺的一环,而长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权宜之计的短期定位。因此,尽快建立以市场信用评级为基础的,以合理偿债的资金保障为来源的地方政府债券体制,才是调控部门必须要解决的长期财政体制问题。(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