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寒冰:房地产暴利时代或终结于民生定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7日 02:45  东方早报

  时寒冰

  《上海证券报》评论版主编

  每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民众关注的焦点,而有关房地产的内容,更是直接牵涉到房地产的定位与走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业又意味着怎样的定位呢?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有关房地产的内容,核心是“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从采取的措施来看,基本上未提及房地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预示着,政府延续2008年的思路,对房地产的定位进一步淡化其功利色彩,而强化保障住房的地位,进一步向民生转型。

  其一,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是首次。公共租赁住房,区别于市场化的租赁住房,而借鉴了美国的公共住房做法,其确切的定义是:指政府为低收入住户建造和维护、收取低额租金并由政府管理的住房。由于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下文中明确提及了廉租房,那么,可以清晰地推断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的“公共租赁住房”涵盖的是廉租房以外的人群,即可能把一部分中等收入者也纳入其中,从现在的房价收入比来看,走租赁道路是最佳也是必然的选择。这也意味着,在解决庞大的夹心层住房问题上,将迈出重要一步。

  其二,落实好支持居民购买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的信贷、税收和其他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第二套普通自住房购买者,比照执行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优惠政策;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按不同年限实行有区别的税收减免政策。

  税收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减少商品房的转让成本,促进二手房价格的理性回归,而信贷的支持,则有利于减少购房者的负担,这都是有利于民生的。但在具体操作中,由于银行界定炒房与改善性购房的成本较高,一些人可能利用改善性住房的界定漏洞炒房,因为炒房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了。如何规避这一点,值得在未来的细则中给予详细的补充。总而言之,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惠民的政策绝不能被那些投机者利用。

  其三,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促进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和供给,加大对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建设的信贷支持。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

  这主要是从住房供应结构上来解决现存的问题。我国的住房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机严重,大量土地和住房被囤积(尤其房价上涨时)减少了住房的有效供给,二是大套型高档住房供应过剩而中小套型住房供应不足。这一次,延续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法,增大中小套型住房的供应,有利于解决住房供应的结构矛盾,同样是住房定位进一步转向民生的体现。

  其四,帮助进城农民工解决住房困难问题。2004年,“农民工”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05年到2007年,“农民工”先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到2次、4次和8次。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抓紧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帮助进城农民工解决住房困难问题”。这一目标的确立意义重大,意味着对农民工问题的进一步重视。如果能够把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帮助农民工解决住房问题,那么,农民工身如浮萍的城市过客的感觉,就会真正被家的感觉所取代,这有利于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的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

  其五,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投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中西部地区补助标准;今年拟安排430亿元,用于补助低保住房困难家庭的实物廉租房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多次提到住房保障问题。如,2004年和2005年的“帮助特殊困难群众解决住房等实际困难”,2006年的“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和住房租赁制度”,2007年的“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2008年的“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以往的思路,但目标更明确,措施更具体,诸如“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等这样的表述,是完全具体而刚性的,便于今后对地方政府的考核,这意味着,政府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而保障性住房供应量的增大,有利于平抑房价,促使房价理性回归,有利于实现“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这一重要目标。

  总体而言,我认为,中国的住房政策,正从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强调,大踏步地转向对住房民生保障,这一变化,同时也意味着商品房暴利时代的终结。住房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也不是用来获取暴利的。中国住房政策的民生化转向,一旦落到实处,必将受到民众的欢迎,当然,它也将对中国未来的房地产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理财一周独家稿件声明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 “理财一周”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各媒体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aobao18.com 理财一周。

  新闻热线:62471234-68566,电子邮箱:dfmoney@wxjt.com.cn。

  品牌热线:62891790。

  理财一周独家稿件声明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