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评论 > 2009两会经济报道 > 正文
两会刚刚开始,一些代表委员就语出惊人,公众的反响也很强烈,比如,恢复繁体字、中国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将“人民币”改称为“中华元”等,这被一些媒体称为“雷人”提案。
《燕赵都市报》:别让“雷人”提案浪费参政资源
分析这些“雷人”提案和议案的特质,或者是站在了与民众对立的立场上为少数富人和利益既得群体代言,或者是说一些天马行空遥不可及的遐想。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这些“雷人”提案和议案多么骇人、它们的传播效果多么可观,但它们起到了参政议政的作用了吗?它们的出现,一方面浪费了政府正确决策和政策出台过程中行政讨论、利益博弈的资源,另一方面引发了民众如潮的口水,纷纷扰扰的喧嚣之中,距离民生纾缓依然遥远!
《长江商报》:建言要有清晰的利益指向
在两会上,理应存在着富含冲突的利益表达,代表、委员们不仅要敢于说话,也要敢于说“雷人”的话。有表达上的冲突,才会展现利益上的冲突,才会有利益博弈的过程。这也正是公共利益产生的必经阶段。问题不在于语言是否“雷人”,而在于代表、委员们建言时,其利益指向是否直接、明确?我们希望的是,今后舆论会更加注重议案、提案的具体流程,而不是一个语录效应。
《中国青年报》:两会不仅需要共识也需要异见
两会不只是一个言论平台,也是一个充分发挥民智的舞台。公众不只期望两会能推动新政策成果出台,更希望藉此出现一个各方面思想火花碰撞的政策优化过程;不只期望两会能在“保增长”和扩大就业方面产生新思路,更希望刺激经济之外的多方面问题能得以不断改进。那么,在共识之外,就需要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多一些,也需要提案、议案在剑指热点外能包罗万象、异彩纷呈。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