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新安
房地产业最终落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相信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新浪网的调查显示,有七成多的网民不赞同出台房地产救市措施,表明“喜”的人占多数。其实即便在房地产业内部,也不都是一味喊“振兴”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星河湾地产董事长黄文仔就对媒体表示:“开发商实力很强,房地产根本不需要振兴!”
但房地产业的萎靡不振,却也是明摆着的事实。这种不振,主要体现在成交量严重萎缩、空置率节节攀升上面。
长此下去终究不行,其对经济的拖累太大,所以房地产业着实需要振兴起来。
怎么振兴?对最渴望振兴的群体——开发商而言,既然“纳入振兴规划”之路行不通,就该从自身的角度想想办法。最简捷易行的办法无非是降价。在这方面,地产龙头万科早就先行一步,也因此早早回笼了大把资金,从而比多数同行日子好过。但更多的开发商依然观望,或者只是扭扭捏捏地下点“毛毛雨”,市场自然并不领情。
坚持不降价者,各有各的理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声称卖房子这营生本大利薄、再降价就要亏本了。事实果真如此吗?由于至今没有任何一家地产企业向社会公布自己盖楼的成本账,我们就无从得知开发商们赚钱究竟有多难。但有一点却是昭然若揭的,那就是,每年发布的各类富豪榜,来自房地产业的人数总是名列前茅;而在行业薪酬水平的排行榜上,房地产就业人员也总能招来一片艳羡的目光。
房地产业的兴旺发达,不仅是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必要前提,同时也能带动多个相关行业发展,促进经济繁荣。从这个角度说,房地产业“不差钱”,本应为大家喜闻乐见才是。可为何其如今的形象如此不堪,恐怕与开发商(以及其他希望推高房价以渔利者)们“挟‘刚性需求’以令市场”、涸泽而渔、过度攫取利润的短视行为密不可分。而今在金融危机的棒喝下,忍气吞声多年的“刚性需求”幡然醒悟,继而毅然变“软”了,可谓是给前者敲响了警钟。
其实,房地产业的繁荣,固然离不开这个行业的开拓者们的汗水和智慧,但最为重要的,还是得益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和全体人民的付出。尤其是寓言中那无数个辛辛苦苦一辈子才攒得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的“老太太”们,他们再朴素不过的“家的梦想”,却被卖方当成了所谓“刚性需求”的叫价筹码——这样的交易,显然缺乏道德基础。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温家宝总理已经两次在公开讲话中以“道德的血液”来倡导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他还引用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的话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现在我们看到,一方面城市里的房子越盖越多,房地产老板的腰包越来越鼓;另一方面,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哀叹买不起房,越来越多的行业深受楼市交易低迷所累。这种形势,不正是“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而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吗?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既然房地产业是靠各行各业的共同发展和老百姓的积累与付出而繁荣起来的,那么,曾经哺育了房地产业的老百姓和其他行业眼下遇到了困难,开发商们就不该适时“反哺”一下,促成房价降一降,交易升一升,继而解开更多发展中的连环死结?
事实上,前有各地官员接连表态对房地产“不救市”,后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直言“房价已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可以说,无论是市场还是政府,都已经向开发商们指明了方向。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最喜欢谈论企业社会责任的话题了。现在,最大的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机会摆在面前,他们将作何选择?
(作者为本报编辑)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