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海宁
“两会”开幕在即,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发言人赵启正向记者表示,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召开期间力求节俭和环保,会期将缩至9天。据悉,本次“两会”会期短、议程简,被誉为“节俭的两会”。不少驻地表示,将秉承节俭之风,在会议期间全部提供环保笔及纸张。(3月2日《京华时报》)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全国“两会”,还是地方“两会”,会议成本对公众而言几乎是一道谜。广东省政协委员李公明就曾发问过:为什么从来没有机构透露过两会花多少钱的问题呢?显然,公开“两会”节约的成本、甚至公开“两会”开会本身的花费,是亟待完善的工作。
尽管每年全国“两会”都有不少节俭的实例,但却是“碎片化”的,公众没有看到详细而系统的节俭明细。至于每年“两会”相比往年节俭了多少经费,更是不得而知。依笔者之见,公开“两会”的节约成本,不是什么难事,但收效却不容低估,至少打消了民间的各种猜疑。有关方面不妨公开两会所有的节俭细节,作为今后公务会议节俭的样板。
对代表委员们来说,公开“两会”成本,一方面能增强他们自身的节俭意识,另一方面能增强他们参会的责任感。对社会公众而言,是对他们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尊重。众所周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中不少是地方官员和社会精英,会议的节俭与成本的透明,必有示范效应。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