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券眼下俨然成了一些地方政府拉动消费、提振内需的不二法门。个别地方基于自身的特殊情况,用发消费券的方式来拉动经济当无不可,但如果把这变成一种刺激经济的重要方法,在全国推行开来,我看可能弊大于利。
赞成者认为发消费券在刺激人们消费方面效果明显,并常举西方发达国家的例子来说明。西方国家有发达的信用制度和消费环境,加之收入水平很高,它们的问题不是居民不敢消费,只是因受经济危机影响而暂时抑制了消费需求。因此,政府发消费券,起到代替居民填补危机时消费空当的作用。即使这样,人们对消费券的作用也有争议,发放消费券只是偶尔为之,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作为抗击危机的常用方法。
中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不一样。如果说,西方国家患于过度消费,我们则是患于消费不足。就此而言,消费券所起的作用应该更大才是。但我们的问题是,消费不足既有消费环境和信用制度方面的原因,本质上是受到收入水平的制约:一方面,多数人的收入水平本来就不高;另一方面,因改革所造成的不确定性也使得人们倾向于储蓄以备将来不足之虞,从而抑制了消费。然消费券作为一种意外之财,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收入预期,因此也就不可能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刺激消费需求。
一些地方规定,消费券只能用于购买某类或本地产的商品,这无形中限定了人们消费上的选择自由,使人们的真实需求显现不出来。而在一个不能显示真实消费需求的市场,消费券刺激消费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再有,现在一些地方发放的消费券多半是被居民用来购买日常必需品。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需求总是一定的,如果民众能用消费券购买日用品,则会把多余的钞票存进银行,而不是增加自己购买的数量。换言之,发放消费券不过是使人们把原本要用于消费的一部分钱储蓄起来。
还有一点,消费券最后需要政府财政来买单。政府财力雄厚也就罢了,如果财政本来就吃紧,硬要发放消费券,不过是在预支未来的政府收入,或者减少政府其他方面的公共投入。这样来看,人们的总体福利并不会增加。相反,由于各地财力不一样,以及具体的消费环境、消费能力不同,很可能造成贫富地区消费券的差距很大,从而导致新的地区差距。要消除消费券的差距,中央就必须拿出一笔钱来对贫困地区进行补贴,这样就变成了中央买单。且不说发放消费券主要是地方政府行为,如由中央买单的话,就涉及以什么标准、发放对象是谁等一系列问题。
凡此种种,都会弱化消费券的作用。有评论说,并不指望靠消费券来解决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不过是在目前特殊时期拉动消费的治标之举,因此,不能用治本的眼光来看待治标的方法。话虽如此,但若这种治标之举本身可能产生很多负面后果时,全面推行就应该谨慎一些。事实上,并非不存在比发消费券更好的既治标又治本的方法。我们知道,危机时期人们最担心的其实是两样东西,一是就业,二是养老。那么,完全可用同样的钱去提高穷人的养老标准,或资助他们就业和创业。这比单纯发消费券要好得多。(作者系《学习时报》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