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多美滋特仑苏长沙正常销售 需权威说法平息恐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3日 10:55  红网-潇湘晨报

  去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让国产奶粉行业骤然跌至谷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传出的蒙牛特仑苏“安全门”和多美滋“结石门”,让乳制品行业再次遭遇全面危机。这两起事件目前“尚无定论”,但由此引发的消费恐惧和市场信心丧失,无疑将给已濒于悬崖的中国乳制品市场带来二次打击。

  法律上有一条“疑罪从无”的原则,即证据不足即无罪。但在三鹿事件发生后,就有媒体评论说,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重于一切,食品安全事关公众身心健康,面对奶业阴云,检测和监管奉行“疑罪从有”原则,才是真正对公众负责。目前特仑苏“安全门”和多美滋“结石门”的真相仍扑朔迷离,但保护脆弱的乳制品行业与保障公众健康孰轻孰重,相信答案不言自明。

  [调查]

  多美滋特仑苏仍在长沙正常销售

  特仑苏爆“安全门”,多美滋陷入“结石门”。但是,记者昨日走访长沙市河西新一佳等超市,发现大部分超市“按兵不动”,仍在正常销售特仑苏牛奶和多美滋奶粉。

  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没有收到有关特仑苏下柜的通知,超市也在正常销售。记者在超市内发现,牛奶架上仍然堆着几箱蒙牛特仑苏OMP牛奶,价格没有明显变化,一箱价格依然是卖62元。超市一名工作人员透露,三聚氰胺事件后,部分中高档消费者转用特仑苏牛奶,该产品销量多了20%,“销量一直都很好”。

  记者在奶粉架上没有发现多美滋奶粉,销售人员说是最后两袋刚才已经被买走了。该销售人员表示,多美滋的销量也一直不错,像这样卖空了的事也不是第一次了。 记者夏雨 实习生熊宁

  [热评]

  谁的喧哗,谁的沉默

  多美滋与特仑苏牛奶是否的确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尚无定论。对多美滋事件,公司方已发表声明予以否认,并称目前没有确切证据表明个别婴儿肾结石与多美滋奶粉有关。对特仑苏事件,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11日表示,质检总局正研究OMP物质的安全性,并将以适当方式公布研究结果。但除此之外,对两种牛奶到底有无质量问题,相关部门其实什么也没有说。

  一个值得信赖的质检体系,不会总处于“尚无定论”中。多美滋事件,去年9月14日之前生产的奶粉是否含有三聚氰胺成为怀疑的焦点,然而在去年三鹿事发后对奶粉大规模质量排查中,难道均未有发现亦未有结论?特仑苏事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凡是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物质,一律不得添加使用,而“目前我国未对OMP的安全性做出明确规定”。前有三聚氰胺,后有OMP,这些未得明确许可的物质为何一再出现在牛奶中?质检总局早于2月2日发出公函,但为何却吝于向社会公开信息?

  总有一些重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是由相关质量检查部门检查出来,而是在消费者深受其害、公共舆论为之沸沸扬扬之后,才得到证实。记得在三鹿事发之前,也曾有这样一个“喧哗的沉默”阶段。其时,来自各种媒体的猜测纷纭,企业矢口否认之余也上下攻关。直到卫生部明确表示相关奶制品中“含有三聚氰胺”。如果相关部门的态度不是游移的,那么权威公开的信息不会姗姗迟来,而一种稳定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也不会存在太多的“尚无定论”。然而现在,多美滋事件与特仑苏事件终于也到了这样一个阶段。

  一再地“尚无定论”,令公众产生巨大的失重感。在食品安全的天平上,一边是公众权益,一边是企业利益。假如政府部门总是讷于言而又不敏于行,那么天平必然出现失衡与失重。走过2008那个奶粉纷扬迷离的秋天,我们曾经以为在支付了沉重的生命安全与社会成本代价之后,将能够获得一些进步与“补偿”,但当我们依然置身于这样一个真实的时代现场之时,却发现一个食品质量监管体系仍让人备感艰辛,发现有一种“失去”,可能仍将延续。本报评论员杨耕身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