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冯海宁:只要统计能做假 取消啥GDP都没有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2:57  每日经济新闻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分组审议统计法修订草案时,吴晓灵委员建议把GDP指标从地方指标中取消,地方只管卫生、教育、就业、环保这些硬性指标。朱永新委员批评存在的 “要政绩的时候是一个数字,要补助的时候又是一个数字”这种问题。

  按理说,地方GDP统计早该取消了。2005年初,国家统计局负责人就曾披露:2004年各省、区、市上报的全年GDP(国内生产总值汇总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速相比,高出3.9个百分点,总量差距高达26582亿元。显然,如果早几年就严打GDP造假、取消地方GDP统计的话,GDP就不会有“数字游戏”之称了。

  GDP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指标,也是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然而,近年来,GDP数据遭遇广泛质疑,不仅公信力大幅下滑,甚至不排除对政府决策产生误导。因此,借统计法修订之际,取消地方GDP统计、提高对GDP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中国宏观决策要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而真实的GDP无疑是诊断经济状况最重要的仪器。

  为了拧干统计水分,有关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不仅国家统计局不断调整统计方式,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也不再是唯GDP论,但必须承认,现在GDP的水分并没有被彻底拧干,舆论对GDP真实性的质疑并没有停止。究其原因,便是统计方法欠合理、统计体制不独立、统计监督不到位等。

  那么,取消地方GDP统计后,是否就意味着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是准确的呢?笔者的观点是不一定。如果不能彻底排除权力对于统计的干扰,如果不完善统计方法,如果不加大对统计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即便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也难以摆脱公众质疑。

  正如朱永新委员所言,统计法实施25年来,处罚官员的最高级别是县级,县级以上的官员没有人受到过处罚,但去看统计数据,特别是GDP造假、财政造假,实际上地级也很多,省级也有。显然,统计造假的违法成本极低,而获益却往往很高,法律的震慑力明显不够。

  笔者认为,即便取消地方GDP统计后的统计数据是真实的,但如果这一统计数据是以高污染、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模式支撑的,那依然是存在水分的,因为高污染、高耗能总是要还账的。只有当“绿色GDP”真正获得各方支持,尤其是地方政府支持时,我们才能说中国的GDP终于货真价实了。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建言取消地方GDP统计,还是建议统计法修订加大对数据造假者的处罚力度,都体现出对现在GDP真实性的忧虑。这些建言目的既是在维护统计的科学性,也是在改变某些地方官员扭曲的政绩观,更能让地方政府把注意力集中在卫生、教育、就业、环保等民生领域,因此,应该受到立法机关高度重视。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