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球经济进入衰退状态(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7日 19:03  投资者报

  虽然五个指标中有不符合衰退条件的,但是更多的先行指标表明,美国已进入衰退期。首先,股市下跌是衰退的先行迹象,而今年最低不到8000点,股市已经下跌40%多;其次, 收益率曲线倒置也领先于衰退,最早可达18个月。2006年底出现了明显的收益率倒置,今年也出现了部分收益率倒置,这意味着最迟今年年中要进入衰退;第三,就业情况,一般看3个月的失业率和失业申请变化情况,目前的形势仍在恶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明年美国失业率将达到6.9%,而保罗·克鲁格曼预计明年将为7%~8%;第四,一些别的经济先行指标也显示经济在收缩,比如PMI指数;第五,IMF预计明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0.1%,那意味着2009年很多月份GDP将会负增长,衰退将至少持续2009年全年。

  IMF最新发表的半年度《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状况“已经或接近于衰退”。

  全球经济步入冬天

  这份报告还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继续放缓,增长率只会达到3.9%,到明年将下降到3%。这将是2002年以来最低的年增长率。

  欧元区第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2%, 日本的环比增长是-0.6%, 英国的环比增长是0.2%。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都出现衰退迹象,预期今年经济增长1.5%,明年0.5%。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新工业化国家,预期2008年经济增长4%,明年3.2%。

  10月21日,英国主要智库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预测,未来4个季度,英国经济将会萎缩。英国工业联合会(CBI)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工业订单已跌至5年来最低水平,商业信心指数跌至上世纪80年代初工业大调整以来的最低点。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依然表现出较强劲的增长势头。预期今年增速为6.9%,明年增速为6.1%。中国经济增速已经连续5个季度下降,从去年第二季度的12.7%下降到今年第三季度的9%。

  目前,要判断世界经济衰退更为复杂。除了世界经济增速外,可以考虑的指标还有全球股市情况和就业情况。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失业率2007年为6.0%,预计2008年为6.1%,而2009年将可达6.6%。至2009年底,全球失业总人口可能上升至2.1亿。

  根据2008年经济增长和失业率变化情况, 世界经济仍没有进入衰退。

  技术上看,第四季度预期经济增速仍在3.1%,仍不算进入了衰退。但是在10月12日之前的一周内,伦敦富时100指数与日本日经225指数分别累跌21%及24%。欧洲基准股票指数下跌了22%,是近20年来的周最大跌幅。大摩MSCI全球指数跌幅达20%,创下自1970年有记录以来最大一周跌幅。这些明显的先行信号,表明全球经济在第四季度已经实质上进入衰退。

  2009年,无论从经济增长放缓、全球股市(先行)下跌、失业率升高来看,都预示全球将进入衰退。

  衰退可能持续1~2年

  这次衰退非常严重,有些数据堪比大萧条时期。

  在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经历了自1914年以来的周最大跌幅。从一年前的最高点以来,股市市值损失约为11万亿美元,占GDP的80%。只有1929年至1932年损失市值占GDP的90%超过了这个记录。

  全球计划投入的救助资金已有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6%。未来这个比例还很有可能增加。而罗斯福总统在1933年至1939年期间,每年实施新政的投入也不过占GDP的6%。

  在冰岛,预计的救助资金将达到其GDP的2倍。在英国,预计的救助资金将接近其GDP。在伦敦,古老的典当业又重现繁荣。法院里突增很多房屋强制收回的案件,法庭里挤满了债权人和债务人。

  凭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曾经极度繁荣的中国沿海地区也出现衰退迹象。江浙出现成片的破产潮,企业资金短缺,一些老板甚至逃亡海外。

  这次衰退的持续时间,最乐观的估计是1~2年,最悲观的估计是10年。《投资者报》分析,全球经济的复苏,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的复苏,很可能要1年以上。首先,大量的救助资金要有效的注入,并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完成的。其次,金融业的去杠杆化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金融企业要出售资产、调整结构,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第三,金融业的去杠杆化导致信贷紧缩,再加上市场的不稳定,将导致企业银根紧张,生产、投资受影响,个人消费和投资减少等现象。第四,这次危机中,暴露出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美国经济的负债运行模式、世界经济秩序等等,如果这些问题要有一个重新调整,时间周期将会更长。

  值得庆幸的是,专家普遍认为这次世界经济衰退将不会导致经济崩溃,预期世界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将保持在一位数。

  一方面,新兴和发展中国家仍有较强劲的增长惯性,这将给世界经济注入活力;另一方面,世界经济更具弹性,经济干预手段也更丰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兹表示,“现在有更多工具,金融和货币政策,我们了解如何防止陷入另一次大萧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