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救房价别打着救经济的幌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0日 13:46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17日在一论坛上表示,最近一个阶段内,部分地区相继出台了一些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持高房价,也不是为了解决地方的财政问题,也不是为了救所有的企业,而是为了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平稳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10月19日《扬子晚报》)。

  朱中一的话简而言之就是当前部分地区救市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救房价”,而是为了“救经济”。但是正如有专家学者所指出的,当前房屋价格虽然普遍有所下降,但是尚未到需要政府“救市”的时候。显而易见的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发生的调整有利于房价理性回归,有利于挤压房地产市场业已存在的泡沫,因而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与金融安全有利。反之,如果在这个时候“救市”,很可能导致房屋价格出现新一轮上涨,扩大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程度,从而给房地产市场乃至中国经济发展埋下巨大的风险,于国家经济有害无益。所以,所谓“救市”是为了“救经济”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非常明显,只有当房屋价格稳定在与消费者普遍购买力相适应的程度,才能达到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功效,才能真正于中国经济发展有益。但是,一些地方在房价畸涨威胁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时无动于衷,而当房屋价格有望朝着理性回归,从而有益于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时候,却急不可待地出台“救市”举措,其“救房价”的用意就是为了挽回与维护经由房地产市场获得的巨大经济利益。

  而且,打着“为了国家经济”之类冠冕堂皇的幌子,更容易掩人耳目,增加“救市”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所以,如果有专家学者与民众认为这样的“救市”说是为了“救经济”,是“为了大家都好”,那就真的是“很傻很天真”。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利益分配与调整的过程,而这一过程要能贯彻公平正义的原则,使绝大多数民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受益者,避免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成为少数既得利益集团饕餮的盛宴,必须以市场经济原则得到维护、将经济社会政策决策纳入法制化和民主化程序规制当中为前提。

  市场经济原则不能得到维护,民主决策不能成为经济社会政策决策的主导,就难免出现权力与资本的联姻,使民众与公共利益受到损害,就必定会导致社会和谐与稳定因为公平正义受到戕害而遭受威胁。此次甚嚣尘上的“救市”舆论制造与部分实质性举措出台风波,无疑再次对此作出了有力的诠释,发出了深重的警示。

  (魏文彪)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