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媒体称粤企倒闭潮不是无知就是刻意渲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31日 15:36  金羊网-羊城晚报

  粤企“倒闭潮”?媒体称不是无知就是刻意渲染

  经济形势怎么看?必须实事求是地看,求经济运行之真,务解决问题之实;尤其对于错综复杂的矛盾和纠缠不清的难题,更要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虚浮松垮。拿几个统计数据,抛几个经济学概念,就自以为能指点江山,必然会看错形势,开错药方。

  今年以来,出口企业和非公企业面临沉重的经营压力,资金紧缺、市场萎缩、成本上升、盈利下降……集体性的生存困境,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部分媒体甚至以“倒闭潮”来形容形势之严峻。有评论以出口下降、顺差减少,以及浙江温州的民间借贷月息高至10%以上,就断定“持续从紧的货币政策已经严重影响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状况,这将对市场活力造成重大伤害”,“使得大批民营企业陷入困境”。

  事实果真如此?在出口企业集中的东莞,每年都有6%的企业正常关闭,今年上半年关停企业3%。东莞市副市长江凌认为“从全年来看属于合理水平”。浙江省温州市经贸委对26个工业重镇的2.34万家企业调查显示,目前处于停工、半停工的中小企业占6.3%。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办公室主任蔡章生表示,所谓过多的企业破产,大多属于传言。“2005年经济环境最好的时候,也每天有240家生,160家死。”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生老病死就如生物界一样自然发生。即便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每年也会倒闭25%—30%;相比之下,形容浙江、广东出现企业“倒闭潮”,不是无知的大惊小怪,就是有心的刻意渲染。

  出口企业和非公企业融资困难,既有宏观的原因,也有微观的问题,更有体制的缺陷。从宏观上看,货币政策从紧,主要手段是数量型的控制和行政性的窗口指导,使大型商业银行更加向大型企业和政府立项项目贷款,挤压了中小企业的贷款空间。从微观上看,不少企业在银行信贷宽松、出口市场看好时盲目扩张,如对欧美纺织品市场取消配额后的市场走势判断失误,投资过快过猛过度;遇到银根紧缩、市场收缩,立刻陷入订单和现金流的双重挤压。难怪浙江红蜻蜓集团副总裁方宣平坦言;“许多企业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

  从体制上看,内在的缺陷更是根本性的。比如,大型商业银行“抓大放小”,真正针对非公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又凤毛麟角,某些地方的地下融资实际已经“成行成市”,利率数据频频见诸报端,却始终无法真正走上地面。又比如,2005年公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非公经济36条”),有关部委次年就发文明确提出七大行业由国有经济控制,给非公企业划出“市场禁区”、设下企业成长的“玻璃天花板”。

  体制缺陷给出口企业和非公企业造成的成本压力,其实更甚于民间借贷的高息,如增值税转型延宕多时而未能减轻企业税负、资源性产品市场缺乏竞争使利润流向垄断企业、行政审批的过多过滥造成企业应付不暇……都需要逐一理清,对症下药。

  微观经济面临的难题,不是中央银行大开“水龙头”就能解决的,甚至货币政策改变手段,真正做到“有保有压”也未必能破解难题。破解之道在于改革———这才是实事求是看形势,求真务实解难题。(伊歌)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