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劳动合同法何以惊起呼声一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 13:14 南方日报

  洪丹

  《劳动合同法》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这部刚刚实施了两个月的新法遭到不少的质疑声。先是广州市政协委员、市总工会原主席叶国耀在广州市企业界政协委员小组讨论会上声讨《劳动合同法》;如今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2006年女首富张茵准备提交提案,建议取消《劳动合同法》中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款,引发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共鸣。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有七成企业希望国家对《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条文进行修改、调整。

  一部新法的出台涉及众多利益方的博弈,难免导致既得利益的重新洗牌,旧有不合理利益被清除,从而形成新的利益格局。但是,一部法律能引发级别如此之高、声势如此之大的争议,着实并不多见。有人对这种声音显得不以为然,认为政协委员之所以非议《劳动合同法》,是因为这些委员都是企业家代表,他们的话语代表的是企业包括他们自己的利益,这说明该法正好击中了他们的命门。言下之意,这不过是既得利益集团对暴利丧失的一番歇斯底里而已。如果这真的是企业家们悲天悯人、“负隅顽抗”也就罢了,然而问题看来却远非如此简单。

  有委员指出,广东已有1000家制鞋厂关闭,而且珠三角大量企业裁员、外资撤离。当然这些消息未经权威认证,而且前不久已经有部门出来澄清———纯属“无稽之谈”。但是,面对高压条款,各地企业都使出奇招、异招、怪招以求最大限度地规避法律,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集体裁员、把正式用工改为劳务派遣、工龄归零……《劳动合同法》意图大力保障的劳动者群体,反而最先受到利益冲击,劳动者对新法的担心与恐慌也与日俱增。根据一项网上调查显示,87.4%的人不认为新的劳动合同法能够保护被雇用者的权益。虽然我们看到太多企业黑心用工的事例,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企业与劳动者在某个程度上是血脉相连、一荣俱荣的。当企业已经到了难以获取正当利益的地步,那么劳动者也只好、只能收拾细软回家了。

  犹记得在《劳动合同法》诞生之初,叫好声不绝于耳,舆论普遍称之为“推进立法民主化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该法曾经历4次审议,并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征集了20万条左右的意见,其中65%来自于劳动者。照理而言,这是一部以“民意”为归依的先进立法,但为何这部集“民意”于一身的法律,仍会在生效前后引发强烈地震?是法律出台的时机尚未成熟便已仓促上马?还是法律出台前未进行足够充分的可行性调研?抑或民众的意见并没有及时反映于法条之中?不论何种原因,这都足以值得我们深思如何才能制定“先进的民主立法”。当然,我们亦无需感到气馁或者绝望。虽然出于法律必须具有稳定性的考虑,新法出台后短时间内一般不会进行大修改,但是,我们仍有理由期待《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细则能更贴近现实与民意。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