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朝投影》之十:犬牙交错看谁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 16:41 新浪财经

  郭梓林

  动物学家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发生战争的概率比蚂蚁与蚂蚁之间发生战争的概率要高,这种战争当然也包括动口不动手的政治斗争。古人云:“杀敌一万,自损三千”,这已经算是打了大胜仗了。所以,远离战争、维护和平,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一步;告别革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根本保证。

  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大明王朝就有着良好的阶级斗争传统。一个要饭的朱重八阴错阳差,花了十七年,在那个还没有“枪”的历史条件下,硬是用“杆子”打出了一片江山,居然还当上了皇帝。他的第四个儿子朱棣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花了四年时间,率兵南下,活生生地从侄子手里夺得了皇位,接着还开创了一代永乐盛世(想“永乐”的人多半不乐,因为侄儿朱允炆在烧了皇宫之后死不见尸,活不见人,这件事着实让朱棣郁闷了一辈子,直到最近几年,还有人说自己是朱允炆的子孙)。朱元璋父子二人在阶级斗争和宫廷斗争方面的卓越才华,为朱家后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也为后代的后代以及后来某些政治人物留下了丰富的斗争文化遗产。到了嘉靖年间,统治阶层的内部斗争,不论战略上还是战术上,应该说都已经达到了职业九段的国际水平。嘉靖高超的统治术之所以被后人推崇,是因为嘉靖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成功地操纵整个斗争的基本走势。而朱家的讨饭基因竟然繁衍出了嘉靖这样的皇帝,的确是一个奇迹。

  公元1566年前后,由嘉靖宏观调控下的以裕王为首的太子党和以严嵩为首的严党之间的斗争,的确为今天的电视编导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想象空间。仅从这一点上说,你真的不能说中国人不够牛啊!只需从五千年历史的裤兜里随便摸出一根发黄的烟丝出来,就是一部电视连续剧——气死他们好莱坞的编导们不偿命!

  当然,前人用生命和鲜血创造出来的斗争历史,后人要用笔(或键盘)写出那份精彩,并拍成电视连续剧,相对来说还算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接着看《大明王朝1566》是如何展示那份精彩的吧——

  “改稻为桑”国策推行了几个月,竟出了毁堤淹田的事,胡宗宪为了稳定东南大局和避免宫廷斗争激化引发政局动荡,先斩后奏动了杀戒,这是在嘉靖意料之外又是在情理之中的事。这场斗争以嘉靖调胡宗宪、杨金水、谭纶回京问话为一个段落,结束了两党第一个回合的斗争。太子党与严党打了一个平手。

  在武打影视作品中,我们总是看到,敌对双方,不断过招,不论好人坏人,要一下子把对方打死,却不大容易。表现宫廷斗争的戏,要想让人觉得好看,也大致如此,双方反复较量,像拉锯一样,虽然争的是你死我活,但总是在那里你不死我不活的。当然,这不完全是因为编导们为了片子好看设下的套路,而是因为现实的斗争中,理性的双方基本上都能坚持对敌斗争的三项基本原则:

  第一,在没有绝对胜算的情况下,别逼着对方狗急跳墙,跟你拼个鱼死网破。与其把对方逼急了反咬一口,还不如将对方慢慢熬死。消灭敌人是为了保存自己,保存自己是为了更好地消灭敌人,自己的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第二,有进有退,有得有失。不争一时之高低,不计一日之长短。如孔子所言:“小不忍,则乱大谋。”乒乓球竞技场上,你推我挡,你削我旋,在没有发现对方明显破绽之前,出手留有余地,因为狠招固然有效,但被人家接住了,来一个反攻,自己可能更加被动。

  第三,关键是要看皇上的眼色行事。通常情况下,皇帝要实现绝对的统治,每天能够安心地睡觉,必须看到下面的人有矛盾,有矛盾才有斗争,有斗争才需要皇帝来制衡,皇帝出来制衡,就凸显了皇权的作用。

  在以上三条原则中,第三条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让书生们忘记和忽略的(所以书生气太重的人是不适合从政的,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如果你一上来就一味地穷追猛打,置对方于死地,可能就把皇上所要的均衡打破了,这时皇上看不下去了,站在你的对手一边,你可能转眼之间会成为失败的一方。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叫做:“权利的均衡一旦形成,任何一方想要改变均衡的努力,都不能给改变者带来好处。”中国古人则是把这个道理用两组成语说得既形象又生动,一个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古往今来,很多人高举伟大的口号、肩扛崇高的理念,自认为是在效忠皇上,却不知道自己不过是一枚棋子,或者就是“螳螂”和“鹬蚌”,而皇上正是那个黄雀和渔翁。

  其实,再看透一点儿:人生似棋局,有赢,有输,不时也来几把平局,这才有意思。自古以来,在人与人之间发生的战争中,有的仗之所以打着打着打不下去了,不是双方都不想消灭敌人,而是都想保存自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参战的士兵们开始明白了一个道理:给对方活路就是给自己生路,耗呗!耗到政府耗不起的时候,士兵就可以平安回家了。这件事到了经济学家的眼里,则是另一个说法:当你认为自己的命比敌人的命更值钱的时候,你就不会去拼个鱼死网破。除非好歹都是死的时候,人们才会选择“拼一个够本,拼两个赚一个”。经济学说的理性人,在做出任何选择的时候,都会算账,尤其是在生死攸关的时候。

  太子党与严党在“改稻为桑”的第一个回合中,为什么只打了一个平手?因为身为“黄雀”或“渔翁”的嘉靖,还没有动手,或还不敢动手,或还不愿意动手。争斗双方其实还在把握进攻的节奏。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