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拖延与急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7日 16:44 经济观察报

  大卫·伊格内休斯

  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曾任《国际先驱论坛报》主编

  如果问那些面对正隐隐出现的经济衰退而大喊“快稳住局势”的政客们这样一个问题:在经济混乱刚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干什么去了?答案会很清楚: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操心别的事情。而一旦经济局势进入下滑状态,想要阻止其影响则为时已晚。

  这也正暴露了美国现有经济政策的软肋之所在:在应对危机上面的迟钝。政策制定者们总是很晚才意识到问题的产生,从而延误采取措施的时机。而这种政策的滞后性又反过来造成一种前周期效应——刺激性措施的出台对已经开始复苏的经济起到进一步的促进,而降息虽然仍可以大大刺激贷款的增加,但显然已过了它能发挥最大效用的关头。

  最令人气恼的是,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早就已经明显存在了。实际上,这正是为什么我们开始步入不景气的原因——消费者和销售经理们在去年秋季就已经意识到房市出了问题,他们开始调整消费和投资。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零售业的衰退和失业的增加。

  当银根收紧的危险信号出现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发表了这样的看法:“房地产市场次级部门问题的影响是很有希望被控制住的。”很遗憾,他错了。

  华尔街的交易商们看到了房地产市场上即将到来的转折,机智一些的人正好趁此大捞一把。《华尔街日报》不久前报道了一位叫约翰·鲍尔森(JohnPaulson)的投资经理在过去一年里赌定脆弱的次级贷市场将要崩溃,结果这个赌注为他赢得了30多亿美元。“这简直太疯狂了!”鲍尔森在看到2005年美国经济的失衡状况时曾这样对他的同事说,“我们可以卖空的泡沫在哪里?”

  高盛公司(GoldmanSachs)同样意识到了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危机。2006年末,高盛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大卫·维尼亚(DavidViniar)决定银行应该减少其持有的抵押贷款以及与抵押相关的债券,而买入更多的保险来减少损失。

  那么,在昔日的伙伴们试图努力控制事态的同时,高盛公司前总裁、现任财政部长的亨利·保尔森(HenryPaulson)对于同样的危机又做了些什么呢?很不幸,答案很少。

  就连新闻记者们也注意到了问题的严重性。2005年12月,《华盛顿邮报》房产新闻记者科斯汀·唐尼(KirstinDowney)以“2006年抵押贷款困境凸现:不良次贷将引发危机”为题撰文。整个2006年,她都在持续提醒人们注意次贷市场的混乱。现在再来读她的报道会有一种可怕的感觉,就像看一场车祸的回放。

  《华盛顿邮报》财经专栏作家史蒂文·皮尔斯坦 (StevenPearlstein)曾对所要发生的事情提出了最尖锐的警告。在2007年3月份的一篇专栏中,他很有预见性地写到,对于那些导致次贷灾难的花样繁多的贷款,“人们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常识”。

  目前,国会的民主党和布什政府正在就应对衰退所需采取的紧急措施讨价还价,周围喧嚣着总统候选人们在这件事情上各自的声音。这让我联想到卡特里娜飓风,同样的疏于防范导致了人们同样的惊慌失措。

  对任何事情都有一套理论的《经济学家》,也同意这样的解释,即对危机的不敏感性导致事态的延误,直到最后才忙得大呼小叫。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2007年12月出版一篇题为“拖延和急躁”的报告,通过精密的实验,三位作者得出结论:“我们的结论支持了 ‘优先选择目前需要的主体其实更容易耽搁’的假设”。

  所以,很清楚的是,我们的政治程序绝对是一台自相矛盾的机器。政客们主张当机立决,却往往拖到关键时刻之后才有这样的醒悟。我们的央行主席希望用钱来给经济冲个热水澡,可银行家们贷款的热情已过,现在每贷一笔钱都小心翼翼。就凭这一点,就不会有人说什么 “大家并没有预料到灾难的到来”。只是政策制定者们完全有机会让结果变得不同,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毫无作为。

  (本文由《华盛顿邮报》提供中文版权。张莹/译)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