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与文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5日 17:31 上海金融报
撰文 杨苏红 金融与文化,联在一起似乎有点风牛马不相及。金融,顾名思义,是金银的流通、货币的周转,是一种资金配置行为。文化,在很多国家的语言中都有栽培、种植之意。广义的文化,可以是指相对于物质而言的整个精神世界。金融文化的外延很广,可以包括金融印刷物的出版,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热点所引起的金融现象。譬如面对这次罕见的雪灾天气,金融机构适时推出的应急贷款行动、捐赠行动。 说远一点,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也曾以晋商、票号而闻名。新年伊始,渤海银行继去年开设北京、杭州两家津外分行后,近日又获准筹建太原分行。可以说,渤海银行布子山西,也是考虑到当地民间金融文化比较浓厚。 没有金融文化的繁荣,高速发展的金融产业就不太完整,更会留下遗憾。金融文化并非是点缀,而是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而必然的产物。因此,金融文化建设作为重要课题,日益被提到各金融机构的议事日程。未来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基础上,将更多地依靠金融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多层渗透,以实现持久和强劲的发展态势。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首届中国金融文化节于2007年11月20日在北京正式启动。本届文化节包括中国金融文化展、中国金融文化大学校园论坛、中国金融文化论坛等。 按照唐双宁的说法,解决中国金融问题,如违规、潜在风险等。一靠自身“形而下”层面的努力,二靠社会环境的改善,三靠“形而上”———金融文化。目前在上述三要素中金融文化建设是最为薄弱。 唐双宁将中国金融文化理解为“利信义道”四个字。作为金融机构,不讳言以盈利为目标,但“利”要以“信”“义”“道”为前提,在自身体现为“利”,在他人体现为“信”,在社会体现为“义”,在经营中体现为“道”,也就是按照规律、法制、价值取向来运行。中国金融文化节起了传播金融文化、荟萃金融精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等作用。 孔子说的礼崩乐坏的年代已成过去。 但毋庸讳言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当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一些金融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精神支柱和道德修养严重缺失,与此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 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之一,为了早日成为世界的国际金融中心,其金融文化的建设刻不容缓。对上海而言,除了金融人才的缺口,还应关注金融文化建设,其中既应包括人们常说的诚信文化、金融媒体文化、金融企业文化、金融法制文化,还应有金融创新文化、同业交流文化。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金融文化建设也决非一日之工,需要所有人为此作出努力。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