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珐琅彩绘:式微的工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7日 09:59 经济观察报

  吕英博

  珐琅彩绘师米克洛什(MiklosMer-czel)不喜欢别人称他“大师”,他觉得

  自己就是个手艺人。“我的工作就是将一些早期绘画大师的作品或者是印象派的油画重现在表盘上”,米克洛什边说边用手指了指工作台上面几块半成品珐琅表盘。除了几块表盘,工作台上只有一架显微镜,一盏无影台灯和几把细头画笔,这些几乎就是米克洛什的全部工具。“在珐琅彩绘最鼎盛的时候,工具的种类要更丰富一些,现在有不少已经失传了,这也是现代珐琅彩绘的成就无法超越那个时代的一个原因吧。”

  珐琅彩绘最早出现在15世纪中叶的欧洲,其中尤以法国出产的彩绘珐琅器做工最为精良。在当时的欧洲,王公贵族们都为能拥有一件法国里摩居的彩绘珐琅器而骄傲不已。然而十几年后在法国爆发的一场宗教战争让这顶“珐琅重镇”的帽子转移到了瑞士的头上。

  1572年,法国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斗争达到了白热化的境地,到处是屠杀和迫害,上万人被迫离开法国,躲到了瑞士山区的偏远小镇里,几个优秀的珐琅彩绘师也在其中。在瑞士,珐琅师们重操旧业,把成品带到集市上去卖。很快,他们的作品就吸引了眼光独到的表商,从此,瑞士便有了以釉质透明、画风细腻为代表的珐琅表。

  从18世纪开始,彩绘珐琅在珐琅表上的演绎达到顶峰。此时的珐琅表多为精美玲珑的挂表,按施彩的部位划分,有单面、双面与内画三种;表现的主题也很固定,其中以美女图为最,另外还有风景、圣经故事以及战争场面和风土人情。制表人为了装饰珐琅表的富贵气,还常常用珍珠镶嵌边圈,或者把外框用錾金处理,以此来突出画珐琅的欣赏性。珐琅表的胎骨多以铜质鎏金,也有一些银质品,但金质的就极为少见了。当时的珐琅表通常都配以银链,只有极少数珍品的链子会被烧制成珐琅,价格相当昂贵。

  “珐琅表的鼎盛时期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因为制作工序太复杂,成功率又很低,愿意耐着性子投身其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江诗丹顿日内瓦总店的店长伯纳兹(DominiqueBernaz)介绍说,“这样,几代下来,不少手艺和经验就失传了。为百达翡丽工作了40年的彩绘师苏珊罗尔(SuzanneRohr)是日内瓦装饰学院珐琅专业的最后一名学生。那之后,如果有人想学习珐琅彩绘,只能从零开始,自己去摸索。米克洛什就是个例子。”

  米克洛什通过自学成为行业大师的故事在珐琅界是个传奇,但也侧面佐证了这门传统工艺的式微。“1991年,我去参加巴塞尔钟表展。其中有一套三块的古董珐琅怀表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它们太漂亮了”,米克洛什回忆道,“回去以后,我决定要学习珐琅彩绘。各方打听之后,才发现自己无处可去——没有学校、少数的懂得这工艺的人又都在其他的表商那里。”

  无奈的米克洛什只能选择自学。“我找来了几本讲授珐琅制作的书,年代都很久远,有的还是从18世纪传下来的。就这样,我靠着几本书,一个朋友送的小炉子,开始自学珐琅彩绘。”

  珐琅制作全程都离不开火,所以这门工艺又被称为制表中的炼金术。米克洛什介绍说:“珐琅表之所以珍贵,一是因为掌握的人数寥寥无几,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工艺复杂,而且制作过程还有许多不能预测的因素,所以成品更加难得。”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