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林:省钱挨批再曝纳税人双重缺位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 13:45 扬子晚报
“省钱挨批”再曝纳税人双重缺位 近日广东省两会上人大代表们曝出“奇闻”。原广州地铁老总卢光霖说,地铁2号线的概算是106亿元,结算时是88亿元,省了几十个亿啊,但是到头来,没有一句赞扬的话,还被批评没有“达概”。一位区领导也有过省钱了却被批“绩效不好!怎么还剩一千多万”的经历(1月21日《新快报》)。 确实,正如人大代表所斥责的:这样的预算管理分明是逼着你乱花钱嘛,不花完,你就是蠢才! 昨天在扬子时评上,我刚刚叙述过“民生财政”的要点在哪里,今天这个新闻从更深层次上暴露了这其中的弊病。为什么掌管着政府钱袋子的人会逼着别人乱花钱?显然,这是纳税人不在场、所有者不在位的财政管理下必然出现的结果。 一个基本常识是,一个人只有花自己钱的时候才会有成本-效益的观念,才会追求用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花别人的钱办事,如果出钱的人不在场的话,成本必然趋向无限大,浪费和低效率必然不可避免,省钱的也就自然被视作“蠢才”了。实际上,因为纳税人监督的缺位,崽卖爷田心不痛,纳税人的钱不花白不花,不仅有“省钱的挨批”,还有“乱花钱的获奖”——公众无从监管自己纳的税,权利与义务错位,预算管理的利益驱动机制必然是扭曲和变形的,就是逼着人多花钱、乱花钱、花光钱。 如果仅仅因为纳税人在财政监督上缺位,管钱者对公共财政缺乏利益感觉,不花白不花、省了也白省——省钱的得不到奖励,但也不至于受到批评啊?有关部门之所以批评省钱的人:不仅因为省的不是他们的钱,没有给他们带来利益,更因为省钱影响到了他们的政绩,损害到了他们的利益,坏了他们“投资增加GDP”的美事儿。这是“省钱却挨批”更深层次的原因。 这实际上是纳税人在“财政监督缺位”之外的另一种缺位——对官员政绩评价的缺位:政绩完全任由GDP数字和上级主导,评价机制也自然被扭曲,“劣币”必然会驱逐“良币”。(北京 曹 林)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