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天下第一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9日 04:44 华夏时报
迟宇宙 知名专栏作家 大变革的时代必定会出现大的思想潮流,又继而出现大的思想家。当桓管之后,春秋争霸,周天子的威权已经被诸侯的兼并与劫掠消解。强力的封君再也无须获得王室的旨意,便可以打着“尊王”的旗号肆意攻伐。洛阳王城里的周天子只剩下了象征性和残破颜面。 桓管之后,风云激荡,霸主四起。待到老子、晏子和孔子的时候,春秋的故事差不多讲述到了尾声,列国的争霸,轮到了吴越角力。那些仁人志士,耳闻目睹春秋的几百年中,王室没落、大道不行,不知灭了多少国,破了多少家,杀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政治上纵是黑暗腐败,经济上更是两极分化、贫富不均。他们忧时忧世,试图为这个千刀万剐的世道寻找一个出路,挽救人民于水深火热当中。 老子第一个从潮流和规律的方向上做了努力,他生当乱世,“见一般人所贵羡之文物制度,即所谓文明文化者,适所以为制造争乱之机,故极力反对之,以为反不如太古时代,无此种种,反得安乐”。他因为崇信自然,乃衍为“无为”。 历代的强力统治者大都是内法外儒,以强权治世,以伦理驭民,更有后来的阶级论者,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代表没落贵族、反动消极”标签,就把老子彻底地符号化,又干净利落地打倒了。 可是老子没有倒下。今日的中国,又有忧时忧世的人,见文明的衰落与国力的崛起并不相配,见物质的丰富与精神的萎靡截然相对,便打算奋臂以起,重新从传统当中,找到我们伟大的精神故事。 纵然老子的思想并不占据强势的位置,如今的人们依旧沉湎在儒法当中,但我们回顾历史却会发现,凡举盛世,都是儒家的思潮来统治国家,待到世道坏了,非得靠法家的强力来维持。最终败坏到了极点,新的王朝出现,出来收拾这残局、引导这潮流的,又大都是黄老之术。为之初创,为之送葬,这前前后后的苦力,老子都替他们干了。 老子这个人,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苦县原属陈国,楚灭陈后,又变成了楚苦,大概的位置是今天河南周口的鹿邑县。老子在王室掌管意识形态,位置大抵相当于国家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馆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丹尼尔·布尔斯廷虽不及老子之万一,但若冠他以“美国的老子”,倒是贴切。 《史记》记载说孔子年轻的时候,在鲁昭公的授命和资助下,有着南宫敬叔的协助,曾驱车到周王城向老子学礼。“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之于孔子,亦师亦友,他们曾进行过多次历史性的会晤,他们当中激辩最厉害的,是人性的本质究竟是无为还是仁义。老子对洪水猛兽的世道已不抱希望,他唯一的期望,是寻找潮流的规律,待到洪水退却再来救人救世;然而孔子知道时间的紧迫,他宁愿成为中流砥柱,纵然无法阻挡洪水,在潮流当中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他们代表了两种看似泾渭分明却又完全一致的思想方向,各自执着一端,往前艰难地走着。 孔子以自己的人格对世道进行感召,但老子知道“道”的影响更甚于人格的魅力,他不寻求世上的影响力,而是匆匆地消失在历史的迷雾当中。几百年后,当司马迁在蚕食中被切割完毕,下决心做史记的时候,老子已经变成了历史之谜。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