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旭东:恢复票证是对遏制涨价信心不足的表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8日 00:02 三秦都市报

  去年以来,以粮、油、肉等食品为主导的居民消费价格大幅上涨,给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其总体支出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生存压力加大。参加此次“两会”的省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议,广东应建立粮食储备、食用油储备、猪肉储备,并在物价显著上涨时期恢复票证供应制度。(1月16日《新快报》)

  票证时代是一段漫长的、抹不掉的记忆。有关资料显示,从1954年起全国范围首先实行四证、三票制度:四证: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工商原料用粮凭证、牲畜饲料供应凭证和城镇居民供应凭证;三票:全国粮票、地方粮票和地方料票,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票证供应时代。票证终于在1992年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彻底的结束了票证时代。票证供应制度,缘于当时的国民经济处于恢复时期,粮食与其他生活必需品十分紧缺,国家实行定人定量发放各类票证,凭票购买的办法。票证见证了计划经济时代、见证了商品紧缺的年代。或者说,票证是计划经济和商品紧缺下的产物。

  据悉,尚有一部分票证散存于民间,经有心人的多方收集和汇聚,除供鉴赏之外,有人认为,或许会有若干昭示后人的作用——请记住,我们前辈们曾经过的艰难与曲折。众所周知,散存于民间的票证,或许有收藏价值、鉴赏价值、记忆价值,但已失去流通价值、使用价值。如今,朱列玉代表提出“恢复票证供应制度”到底是否可行?

  去年以来的居民消费价格大幅上涨,“涨价”已成整个社会的“关键词”,已成消费者抹不去的“痛”。尤其让人担心的是,价格由结构性上涨会否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国家发改委3日下发了《关于实施基本生活消费品提价备案制度的公告》,规定,从今年1月1日起,凡是粮食、食用植物油、猪牛羊肉、牛奶和液化石油气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商品和服务的经营者,在一次性提高价格5%以上,或10日内连续提高价格累计达8%以上,都应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违者必须退回原价或降低调价幅度。自“限涨令”之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3日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修改后的《处罚决定》最大的亮点就是让处罚“涨价”。

  遏制物价的疯涨,人人都有进言献策的责任、权利。广东省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议的“在物价显著上涨时期恢复票证供应制度”,也是一位人大代表的责任使然。谁也不能保证进言献策是绝对正确的,也不能因为担心建议是否正确而放弃进言的权利、丢弃献策的责任。笔者认为,恢复票证供应制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开历史倒车”,或者说是“病急乱投医”的方子。有道是理越辩越明,不妨理性分析。

  现今的“涨价风”并不是缘于商品的紧缺,又是在市场经济之下,票证便失去生存的“土壤”。涨价一定程度上是“哄抬”起来的,价格违法行为屡见不鲜,串通涨价、操纵市场、逼宫上涨……即便实现了粮票、油票、肉票供给制度,可能会一时保障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必需品供应,但无益于物价大幅上涨问题的解决,甚至可以形成一个人民的基本生活消费得以满足的“假相”。

  让票证成为历史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恢复票证供应制度”一定程度上既是对遏制物价的疯涨信心不足的表现,也是对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缺乏信心的表现。一个人的信心不足也是一个信号,民众对物价疯涨乃至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旦失去信心就可怕了。只有用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来解决涨价才是根本之策。遏制涨价,尤其是防止明显通货膨胀,考验着各级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和健全市场经济体制能力。

  -王旭东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