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怎样救助穷学生更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 07:42 东方早报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杨涛

  茅于轼赞成提高高校学费,也赞成电费提价的言论再次受到舆论攻击。许多评论者提及,茅于轼“穷人孩子的比例只占到10%~20%”一说没有根据。茅先生并没有拿出过硬的证据来证明数据的可靠性。当然,批评者也没有拿出过硬的反驳证据。但显然,作为一个既未证实也未证伪的数据,作为立论者的茅先生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拿出过硬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立论。

  但在这场争论中,我想很多人仅仅举着为穷人说话的大旗,简单地要求政府承担学费,反对提高学费,实际上会遮蔽了许多重要的问题。我们先不管“提高学费到底能不能让穷人读得起书”的问题,我们试想,如果现在的学费的确过低,不足以支撑高校办学,那么,高校不提高学费,它的亏空势必要由地方来弥补。常见的观点是:要由国家财政拿出钱来弥补。但要弄清楚的是,财政本身并不会创造价值,财政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纳税人。我们不要光想到好处,不想到责任与负担,天下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那么,财政拿出钱来补贴高校从而救济穷人,与高校直接提高学费从而救济穷人,哪个更经济,更有利于全社会福利的提高呢?有人认为当然是前者,比如曹林先生就认为(1月7日《燕赵都市报》):穷人上不起学,政府可以用向富人收来的高学费以奖学金、助学金的形式补贴穷人啊———这话说起来容易,可我们的体制具备这种即时补贴和转移支付的保障功能吗?当穷人上不起学时,他们能即时获得高校的助学金吗?相比政府通过税收来救济穷人,高校直接提高学费来救济穷人更经济。政府收税是需要巨大成本的,政府的拨款到高校也同样需要成本,从政府向纳税人收税,到直接救济到穷学生身上,其间所需成本是惊人的;相比之下,高校直接收取学费来救济穷学生,环节少一些,成本自然就会下降。当然,有人会说,当前高校负债,高校不会直接将这钱花在穷学生上,但同样,如果高校可以侵吞这些钱的话,政府拨款也会被侵吞,关键是要让高校收取的学费能部分专款专用,转移到对穷学生的救济上来。

  财政本身并不是经济实体,财政弥补得越多,纳税人的负担就越重。更为重要的是,越是过多地依赖于财政的“二次分配”,纳税成本和财政转移支付中出现的流失成本也就越是增加,纳税人负担更重,得到救济的穷人可能更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时,直接收取相关的税或者费用,将更会减轻纳税人的负担,更有可能惠及民生。更重要的是,直接收取的费用与税收,更能激发纳税人或者交费人的权利与监督意识。回到我们刚才讨论的高校收费问题,如果从全体纳税人手中拿走钱来补贴高校,这笔费用将经过多次稀释,公众的关注意愿却未必强烈;但是,如果直接提高学费,并且规定要将一部分钱来救济穷学生,那么每一个交了费的学生都是纳税人、都是义务监督人,都会有强烈的意识来监督学校。

  我并不是完全赞同茅先生的观点,我认为是否要提高高校的学费的问题仍然值得探讨,因为“穷人孩子的比例只占到10%~20%”这个立论前提本身还值得商榷。但是,我想要说的是,不是什么都依赖于财政的补贴才是最美妙的。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