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韩方明:中国企业在非洲实现大发展指日可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 18:07 人民政协报

  任一龙

  自2006年中非论坛成功举行以来,我国对非经贸活动有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韩方明,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代表公司多次前往非洲各国考察业务。特别是今年4月,他随贾庆林主席率领的全国政协代表团对非洲四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对一些非洲的政治和商务环境比较熟悉,对中国企业去非洲投资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他特别指出,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中国企业在非洲实现大发展指日可待。

  记者:中国企业"走出去",到非洲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韩方明:我觉得一是政府的问题,一是企业的问题。企业也只有选择与中国关系不错的国家投资才有很好的保障。政府最关键的是在选择合作或者投资国家的时候,精选优选对象,力求事半功倍,投入应能够得到足够的回报。

  其实,国家间的政府关系是企业投资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中国企业不管是去非洲也好,去哪里也好,应该选择与中国关系良好的地方投资,这样才能有保障。

  记者:现在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存在哪些应该注意的问题?

  韩方明:40多年前,周恩来总理为中非关系奠定了基调,奉行"互惠"的关系。而中国目前这些投资是否符合这个标准呢?固然有很大成就,但是其中一些不如人意的操作细节也需要高度重视。一方面,世界银行公布的资料对我们并不利。他们认为,与印度相比,中国在对非投资方面更为俭省。中国公司更容易雇佣本国人,并采购中国制造的机械。同时,中方提供的无条件贷款亦无助于改善非洲的政府治理或人权状况。另外一方面,与以往相比,中国在非洲运作的出发点无疑更为商业化,但有时候也会引来当地社会的反感和抱怨。非洲其它地区一直对日益增加的中国影响爱恨交加。松散的监管体制使中国商品、贸易商和工人在相对没有阻碍的情况下进入了缺乏服务的非洲大陆市场。有些指责当然有夸大成分。但是,部分在非洲的企业管理者,其姿态和定位,与当地社会的相处,还是需要高度谨慎,不能刺激当地社会,更不应该存有掠夺式开发的心理。

  记者:中非论坛成功举行一年多了,您认为政府应该为企业"走出去"去非洲做哪些工作?

  韩方明:我感觉,一方面政府应该提高贷款以及援助的综合效益,来提升中国在当地的影响力,推动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我国先后对非洲各国各项支援数百亿美元。如何提高这些款项的利用效率,则是需要逐步建立一个机制。这些款项,在具体投入之中,是否存在跑冒滴漏,是否投资不当平白损失,这些都是我国需要考量的。毕竟资源有限,同样一笔款项,能够在当地激活经济、循环生效,这样才能达到我国援助的友好的目的。如果常常出现当地的投资效率很低,无法给社会带来正面效应,甚至是"有去无回"的荒唐情况。其次,要积极用外汇等政策手段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发挥好我在当地领(使)馆的作用,支持建立起卓有成效的行业商会,推动中国企业不仅要走出去,还要站得住,站得牢。归根结底,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经济的竞争上,而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企业间的竞争,尤其是跨国公司等大公司之间的竞争。做好走出去这篇文章,等于又开辟了一个中国经济的蓝海。只要政府积极解决好企业在走出去中存在的政策问题,中国企业在非洲实现大的发展,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