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慧:圣诞经济带给我们什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 21:07 中国财经报
“圣诞经济”带给我们什么? 赵慧 圣诞节本来是一个西方的宗教节日,就在10多年前,中国人对圣诞节还比较陌生。然而,在很短的时间里,不少中国人都接受并过上了这一“洋节”。圣诞节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走俏中国,与商家的大肆炒作密不可分。因此,有人认为,今天中国的圣诞首先应该是一个商业的圣诞。 一方面,利用这个节日,几乎每个商家都会搞一些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并且围绕着这些活动,会在前期通过发放海报、发送手机短信、刊登媒体广告等方式,开展铺天盖地的圣诞商业活动宣传,使尽浑身解数,想方设法地渲染气氛,无限放大圣诞节,使其变成一个消费的狂欢节:商场“促销大战”如火如荼,中西餐厅都推出“圣诞大餐”,旅行社的国际游、特别是欧洲游商机无限,就连部分医药零售商店,也会借机开展优惠促销、回馈会员等活动。另一方面,从买方市场而言,圣诞节虽然不是购物的季节,但对普通的消费者特别是“80后”的年轻人而言,商场装饰出圣诞气氛可以增强他们的购物随机性,而且一些个性张扬的年轻人还会有圣诞节的特殊需求,会争相在这个节日里购物、聚会、娱乐,所以巨大的消费热潮迎合更加刺激了商家的营销能力。 圣诞经济的形成,同样也离不开社会文化因素的推动,其中主要取决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人们精神层面的压力。一些专家认为,圣诞节在中国完全是中国化的狂欢节日,早已失去了它原先的宗教背景和文化意义。说到底,它只不过是中国百姓特别是年轻人张扬自我的个性需求、挥洒日益高涨的消费热情、释放工作和生活压力的一个理由或者借口而已。 可见,圣诞经济成功借力于人们的精神文化取向,从而在国内日益风靡。但与此同时,我们的一些传统节日却呈式微趋势。因此,我们更应该进行思考,思考我们的传统节日怎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思考应如何防止全球化浪潮所造成的民族文化价值的空壳化。而且特别是在出台增设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全国法定假期的制度后,怎样认识我们传统节日的商业价值,怎样借鉴圣诞节等洋节的商业营销模式寻找商机和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做大做强我国的传统节日经济,形成比较完善的经济产业链条,这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