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看待经济现象不该双轨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5日 07:02 中华工商时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持续逐步拉大,基尼系数达到了0.46甚至更高,超过了0.4是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虽然我国的基尼系数比较高,但还不能因此而认定贫富差距已经十分严重甚至可怕,因为国家继续处于发展上升期的格局没有改变,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在国家发展中获得越来越多实惠的格局没有改变。

  笔者由此想起了这段时间关于通货膨胀的争论,特别是一些专家关于物价与通货膨胀关系的解释(辩解)。2007年国家确定把CPI比同期上涨率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实际执行情况是,3月份3.3%,4月份3%,5月份3.4%,6月份的4.4%,7月份高达5.6%,8月份6.5%,9月份稍有回落,10月份又重返6.5%。通货膨胀是流通中的货币膨胀,也就是说多的货币去追逐少的商品,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如果仅仅按照CIP增幅来说,我国已经发生通货膨胀。但是,一些专家出来说话了: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CPI指数不是通货膨胀率,物价与通货膨胀没有关系,CPI达到6.5%并不可怕。实际情况是,通货膨胀虽是一个货币现象,但是通过物价上涨表现出来的;物价与通货膨胀不是关系不大,而是关系很大;一般情况下,把CPI增长率当做通货膨胀率。过去在物价水平很低时,一些专家通常说,是一个低通胀率时代,“低通胀率”这个“率”就是CPI指数。CPI在低位时,一些专家把其当做通货膨胀率低的成绩来讲;今天,CPI处于高位了,却又说其不能当做通货膨胀率了。这不是实

  事求是的态度,也不是科学的态度。

  通货膨胀是流通中货币太多,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主要通过观察CPI指标情况来衡量物价是否是全面、持续上涨。当前,仅就CPI指数来说,今年已经是在持续上涨了,但是,这个上涨是结构性的,还没有引发物价的全面上涨。因此,中央的判断是正确的,那就是要防止物价结构性上涨变为全面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决不能为了掩盖通货膨胀的事实,连传统的理论和公认的衡量指标都颠覆了。

  我们回到刚才基尼系数问题上。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贫富差距、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从0到1代表着物质财富分配的公平程度,各国的情形通常在0.2到0.8之间,其中0.4是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我国已经达到0.46甚至更高,贫富悬殊严重,收入差距过大,这个现实必须承认。决不能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取得成绩时使用一套指标,在查找不足和分析问题时使用另一套指标;甚至对于一套指标,有利于正面时使用这个指标,反面时却又说这个指标不科学,不适合中国国情。

  像通货膨胀、贫富差距问题,我们宁可把这些经济现象看得重一些,也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我们之所以敢于面对和正视这些问题,是因为中央政府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底气和能力。一些专家应该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一些经济现象,抱着负责任的态度发表言论与建言献策。(25G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