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不如不当和事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2日 11:58 中国经营报

  煤电之争,似乎已经成了每年冬天的惯例。面对沉淀多年的矛盾,订货会的主持者国家发改委扮演着“和事老”的角色,利益的天平究竟向哪一方倾斜?发改委开始显得手忙脚乱。

  在今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议的吹风会上,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对我国近三年来煤炭订货改革进行了总结:2006年,在政府监控的条件下,取消了电煤价格临时干预措施,由企业自主协商定价。2007年在电煤订货上继续深化改革,彻底取消延续了50多年的由政府组织产运需企业召开订货会的做法。2008年将实现由电煤的临时指导价向市场价彻底并轨,让真正的市场主体来发挥作用。

  从政府监管到政府脱手,今年的订货会的确放开了价格。然而放开底线的直接后果是,订货会成了“吵架会”,煤电双方在价格问题上各不相让,这也让一直力求“淡出”双方争战的国家发改委,不得不再次介入煤电之战。

  不言而喻,电力企业拒绝接受电煤再涨价,表面看是要求煤炭企业让步,实际上是让发改委看,以便在发改委面前赢得更多的支持:一方面,让发改委控制电煤价格;另一方面,在电煤价格上涨时,允许电价上调。发改委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否则,很可能因为煤、电部门利益失衡而导致“电荒”。

  对于前者,发改委也的确注意到了发电企业的忧虑。价格司的官员专程前往香河与煤炭供应方开了一次紧急秘密会议,大意是希望煤炭企业能考虑电力企业的负担,适当涨价。“我们可以‘适当’涨价,但不能小于5%的幅度。”发改委最终没能“降住”煤炭企业。

  对于后一种方法,发改委显得很矛盾。中电联燃料分会会长解居臣介绍说,在去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通知中,提到了煤电联动,所以去年的合同谈判中电力企业对电煤价格上涨还能勉强接受,毕竟可以通过煤电联动把成本压力转移出去。今年干脆就没提,没有煤电联动为依靠,在今年电、煤企业之间的合同谈判中,发电企业将陷入尴尬境地。

  于是,发改委就像一台天平,天平的一头是市场化的煤,另一头是尚且不能市场化的电,在双方所处环境迥然不同的情况下,作为连接两者之间的唯一支点,发改委起到的实质作用显得微乎其微,其结果是,中国的煤电市场化改革可能会重走老路。

  因此,当务之急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将电推向市场,让煤电企业共同接受市场的洗礼,让市场去“代言”价格。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