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驱评论:世行和亚行为人民币说话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 14:43 国际先驱导报
先驱评论:世行和亚行为人民币说话 【作者】宋国友 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都认为,中国经济规模应低估40%,这可促使发达国家重新思考压人民币升值的战略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对于中国经济的真实规模,国外一直有不同意见。最新版本是世界银行12月18日发布的报告:根据购买力平价(PPP)算法,中国经济规模比以往统计的小40%。而不久前,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结论。 按照这种算法,由于1980年以来中国食品、房产、医疗以及不可交换商品、服务价格都猛烈上涨,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应当相应下降,下降幅度就是40%。 这为中国抵制人民币升值增添了新的理由。 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衡量人民币和其他货币(特别是美元)间的比率。确定不同货币间真实比率时,学界通常采取的方法有宏观基本因素均衡汇率模型、行为均衡汇率模型,此外还有购买力平价(PPP)模型。 购买力平价模型主张,不考虑影响汇率波动的各种短期因素,而是长期来看,汇率走势与购买力平价趋势基本一致。因此,应根据各国货币购买力确定它们间的汇率。事实上,此前很多美国学者不仅运用购买力平价方法认定人民币对美元比值被低估,而且还利用该方法确定人民币对美元的具体升值比率。 例如,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高级研究员巴里·博斯沃思是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一位学者。2004年,他根据人民币购买力平价,计算出人民币币值被低估40%。而著名经济学家杰弗里·弗兰克采用PPP方法计算认为人民币被低估约36%。 虽然数据略有差异,但是显而易见权威学者认定人民币汇率平均低估程度恰好在40%这条基线上。现在,研究表明人民币购买力平价本身就应降低40%。如果把两者相抵,意味着人民币汇率至少按照购买力平价方法衡量,其实并不需要太多升值。事实是,自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累计升值12.2%。 人民币购买力平价降低40%,不仅在研究方法上支持中国拒绝人民币太快升值的正当性,而且给世界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中国——经济实力并非那么强大,中国完全可借此促使发达国家重新思考其人民币战略。 美国等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重要理由是中国已经足够强大——按照购买力平价,中国去年GDP高达10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政策不能像以往那样继续搭乘美元汇率的“便车”,必须承担与中国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全球金融责任。 但是,如果计算中国责任的GDP指标减少40%,只有6万亿美元,那么中国在人民币汇率政策上应承担的国际责任是否也应减少相应份额?人民币汇率施压国期望值是否应该打六折? 最后,西方国家必须意识到其人民币战略所含的道德属性。人民币汇率不仅是不同货币间简单比率关系,还关系到中国政府消灭贫穷的努力。显然,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减少40%情况下,按照旧购买力平价计算,那些被认为已经脱贫的中国民众其实并非脱贫。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必须致力于发展国内经济。在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出口的状态下,中国政府必须顶住人民币过快升值的压力。西方国家必须了解,不顾一切单方面压迫人民币升值,事实上是在剥夺中国民众走向富裕的权利,把一些刚享受温饱的中国人重新推向贫困。(作者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博士)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