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商汉视点:中国人不是商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 14:42 国际先驱导报

  商汉视点:“中国人”不是商品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或许是从2000年台湾政党轮替时陈水扁访日开始,台湾众多政治人物到了“选战”之前,都要拜访一下日本。拜访的目的也很明确,在本土不便说的话可以说,在本土做不出来的事情可以做,顺便还可以争取日本某些政治人物的支持,给自己的选情添分。

  因此,我们基本上可以把马英九、谢长廷访日,理解为这样的一次选举活动。而这种活动中政治人物的表态,往往会掀起巨大的舆论反应。而这正是政治营销者们所希望看到的。他们把政治语言作为商品,在推销给选民的同时,选民也用他们的选票进行支付或者回报。

  不过这一次例外。我们不能把谢长廷这样的表态简单地理解成选举语言。因为即便是选举语言,也是政治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对于其选民群体的一种争取。实际上这样的选举语言,本身就代表了谢长廷的选举阵营认为:把自己排除出“中国人”的名称,会争取到更多台湾人的支持。这不但是对台湾民意的一种侮辱,也是对“中国人”这个名称的侮辱。

  政治营销有它的方法和手段,但是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政治营销活动,都不会以颠覆所有选民的民族认同作为代价。有一些基本概念是不能炒作和营销的,否则结果连自身的选举合法性都没有了。如果自己不是中国人,那么在中国的土地上,怎么能参加选举?如果2008年台湾选战真地走上一条颠覆认同的道路,那么这就不是一次对新领导人的筛选,而是对民族认同的一次颠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被作为政治营销的商品翻来覆去地炒作,直至最后谁也不敢使用这个词汇。可能这就是台湾选战中少数人希望得到的效果。

  如果2008年的选战,最终变成了是否为“中国人”的争论,那么这次选举对于台湾岛内文化认同的杀伤力将是十分惊人的,甚至高于前面数年中人们所面对的“去中国化浪潮”。这样的选举,实际上不是台湾民众对于领导人的筛选,而是台湾民众对于自身身份认同的分裂,无论谁最后胜选,但是这种分裂必然会在选举过程中形成,而且长期存在下去。今后每一次选举,都会加深这种裂痕。作为台湾浸淫已久的政治人物,谢长廷知道这种出卖的危险,所以他只敢用日语来表达。但只要是语言,就会被听见和传播。无论这种传播是带着憎恨还是喜悦。

  在一个失去了诚信的政治体系中,想要寻找到真实的声音和表现,实在无异于缘木求鱼。但是这种缘木求鱼本身,仍然给予了对同胞的一种期待。2008年的台湾,无疑会是一个乱象丛生、风云诡谲的地方,但是在这个地方生存的人们,依然是我们的同胞。仅此一点,我们就无法放弃。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