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式通胀 中国式应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7日 10:51 金羊网-新快报

  -黎明

  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正式对外发布了今年11月份的CPI指数,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的CPI指数达到了6.9%。从今年8月份以来,CPI指数连续第四个月保持在6%以上的较高位置。

  “CPI”的概念,指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面对CPI飙升,专家、媒体说“在居民可以接受的范围”。电视采访居民,被采访人表示“还行”,近似一副“喜迎物价上涨”的样子。央视一套和四套的节目似乎在唱对台戏,一套这里说中国居民可以承受,央视四套那边说台湾也在涨价(涨幅低于大陆),但台湾人表示“忍受不了”了。

  怎样才算“不可承受”?判断“不可承受”和“尚可承受”,你们有什么明确的概念、标准没有呢?说可承受就可承受,不可承受的只要没死也在承受。

  个人和家庭的可忍不可忍,很多情况下是个言论表达机会和权利问题。百姓的应对受各自条件限制,根据各自掌握的社会资源,对国家而言,也是如此。

  有的经济学家说现在还不是通胀而是“结构性涨价”,有的说这就是全面通胀。我说,描述和叫法并不重要,关键是看平抑物价的“调控”行为;在行为中,力度也不是首要的事,这里的关键是国家冲着那个地方下手。

  抑制措施无须多,控制住那些掌控了国家和社会资源的部门、国企以及特殊的小群体,冷一冷他们的贪婪热情和热力,这一条就足够了。

  垄断国企带头涨价,基础性的生活、生产资料和服务涨价,其他方面不涨也挺不住。国企在国际市场上油、粮价格上扬时抓紧时机赚一把,然后再以“市场国际化”为由将国内涨价归结于“国际背景”,这样国内的油粮当然要上扬,而同时国企赚钱又和民生无关,国内民众就为国企创汇付出了代价。

  如此情况下,发改委不批准国企涨价,国家限制国企有害国内市场的国际市场投机行为,问题就解决了大半。再加上政府收敛一下从地产房产获利的行政冲动,问题就能基本解决。

  “中国式通胀”与媒体所说的“世界性通胀”或“国际市场上物价普遍上涨”恐怕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的。或许,在中国抑制通胀最得力的措施并非“紧缩银根”,而是“紧缩特权”。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