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过于喧嚣的孤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6日 15:57 经济观察报

  郭娟

  原来这位是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原来这位是约瑟夫·门泽尔。他写作,他拍电影,他们都是捷克人,在布拉格的大街上,赫拉巴尔走在前边,他更年长,经历更曲折;门泽尔紧随其后,把他写下的那些故事和人物变成了银幕上运动的形象,最后留在你记忆里的,既有这位作家的脾气,也有这位导演的口气,人物走在纸页和胶片之间,有些挺着腰板,有些佝偻着腰,或悲或喜,擦肩而过。

  1997年,即将出院的赫拉巴尔从五层楼上纵身坠下,戏剧化地结束了生命,而门泽尔去年在柏林电影节上的亮相让人忽然发现,原来这位七旬的导演还在工作,并且差一点就再次问鼎金熊,那次他的《我曾经伺候过英国国王》败在了来自中国的《图雅的婚事》手下。《我曾经伺候过英国国王》已经是门泽尔拍的第六部改编自赫拉巴尔小说的电影,其中 《严密监控的列车》在1967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那是一个黑白片,捷克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之作,而《失翼灵雀》则在1990年给导演带来了一座金熊。

  门泽尔曾经说,导演选择小说改编成电影,就是要呈现小说的价值观。电影的功用就是要宣扬小说,因为看电影的人比看书的人多,因为看书的人比看电影的人聪明。这段话听上去有些老派,非常知识分子气。他毕业于布拉格电影学院,活跃在捷克五十年代电影新浪潮的导演大多来自这个学校,学校附近的斯拉维亚咖啡馆自卡夫卡时代起就是捷克知识分子们集会的地方,对面是国家剧院,从学校到旧城广场则是藏在弯弯曲曲的巷子褶皱中的小酒馆——布拉格酒杯交错间喧哗的日常生活场景。众多的酒馆里有一家叫做“金老虎”,赫拉巴尔曾经坐在其中一个座位上,手里握一杯啤酒,周围的人则边喝酒边闲聊——就像他安排在酒馆里消磨时间的火车站长和税务局长争论的那样,到底哪个牌子是最好的捷克啤酒?城里最近发生的逸事、花边新闻,那些飘到他耳朵里的只言片语,在脑子里冲撞、分类、压缩,或者经过某道我们难以了解其详细运作过程的程序,变成了书里的人物和故事,那些布拉格人,干着些寻常活计,享受些寻常乐趣,也有些寻常的烦恼甚至于有时变成了痛苦,《底层的珍珠》描写了十二个日常生活的片段,那也是他第一个被改编成电影的小说。

  “诗意”、“忧伤”,这些词常常用来形容赫拉巴尔,但他的故事总是以戏谑的口吻讲述,哪怕是悲惨的遭遇或者折磨,大事化小,小事却被无数倍地放大,在微微变形的小说世界里,人物的动作被扭曲,荒诞不经的谈话,戏剧化的情节,但背后的写作者是严肃的,世道起起落落,他的写作坚硬而明亮。

  赫拉巴尔常被冠以民间说书人的角色,他最为人熟知的叙述方式被称作“语流”,絮絮地讲着故事,似乎无心刻意经营。乔伊斯还有贝克特都是他尊敬的写作者,但是他自有着他的捷克风味,而他的语言,对于翻译者来说是个繁杂的工作,充满了俚语,常常直接来自于酒馆里的闲谈。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的叔父贝宾曾经给他很大影响,这就是个爱讲故事和开玩笑的人,一个“巴比代尔”(Pabitel)——捷克语里的这个词就来自赫拉巴尔的小说《巴比代尔们》,指的是那些在灰暗的环境里仍然能够嬉笑着面对生活的市井百姓,在不可左右的历史和政治造就的压抑、沉闷生活里用乐观和幽默化解烦恼,他们的叙述不是一板一眼的历史纪录,却是时代夸张和鲜活的反映。

  无论在小说还是电影里,故事的时代背景都是复杂而动荡的,《严密监控的列车》和《我曾经伺候过英国国王》都发生在捷克被德军侵占的时期。在《严密监控的列车》里,小伙子在结尾炸掉了德国人运送军火的列车,但是无论赫拉巴尔还是门泽尔,在高潮到来之前的描述似乎并不全然是为了这样一个结尾服务,人的感情和思想活动放在了最抢眼处,那个经历了性方面的挫折而自杀未遂的小伙子,他的种种迷惑、痛苦才是叙述和描画的重点。

  门泽尔在 《我曾经伺候过英国国王》安排年老后的主角最先出场,彼时他刚刚出狱,电影开头第一句话就是“我的所有幸运都来自我的不幸”,故事是他对一生的追忆,那些在餐馆和旅店里度过的日子,调子明亮、欢快。 他是个机灵的小伙子,一生的梦想就是成为百万富翁。等他真正成了百万富翁,社会主义时代来到了,所有财产充公。电影穿插行进,过去是明亮的底色,而年老时是青灰色的。没有太多评价,也没有对男主角“叛国”的指责,一切都发生得那么简单自然,有些部分甚至如同童话一样轻快。

  赫拉巴尔在1994年曾经获得了一次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昆德拉则说,如若有人要为苏联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结束后的时代命名,必称之为“赫拉巴尔时代”。其实他一直到49岁才第一次发表小说。他出生于1914年,毕业于查尔斯法学院,却从来没有做过跟法律有关的工作。首部小说发表后他仍然在钢铁厂当工人,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几个作家联名申请减轻他的劳动强度,享受了半年之后,随即被钢铁厂解雇。赫拉巴尔的其他职业还包括废品站的打包工、剧院里的布景工人,最后这些职业都出现在了他的小说里,以布拉格众生的身份出现——《过于喧嚣的孤独》里他是废品收购站的打包工。由于在1968年支持“布拉格之春”,赫拉巴尔被当局“严密监控”,在多年的时间里,他的书被禁止出版。相比之下,门泽尔事业起步则要早得多,他在28岁就凭借《严密监控的列车》出名,不过他的电影在捷克也屡次遭禁,《失翼灵雀》直到1990年才得以公映。据说为了拍这部《我曾经伺候过英国国王》,他因为版权的问题同捷克电视台斗争了十年才得以拍出这部电影。

  赫拉巴尔和昆德拉、克拉玛并称为捷克文学的三驾马车,三个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大致相同,却产生出了非常不同的写作,赫拉巴尔在中国,没有像他的几位同乡那样出名,中国青年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他的 《河畔小城》中国可以翻译捷克语的翻译们大多已经是老先生,谁能继续精准地翻译他的其他作品,似乎是个大问题。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