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执行打假 剥开管理中的伪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 02:52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张华强

  张华强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民间早有“歪嘴和尚念歪了经”之说,这种现象在企业管理中的表现就是假执行,或者叫企业中的“伪相”。假执行的存在让企业家们倍感头痛,人称企业出现的执行力危机正源于此。

  每个脚踏实地而又想实现人生价值的经理人,都希望自己经营管理的企业能够令行禁止,都希望既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举措能够得到完美的贯彻落实,都希望在企业内部有很强的执行力。当他们做出了自信是正确的决策之后,当然希望取得预期的结果。但是当事实并非和自己预想的那样顺利的时候,很自然会想到是在执行中出现了问题。

  管理者关注

执行力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把企业陷入困境的管理问题都归罪于缺乏执行力也失之偏颇。高深的管理问题已经被专家们演绎得玄而又玄,而那些成功的企业家的经验多经过善意的润饰和不经意的夸张,既便剔除媒体“炒作”的成分,我们也难以通过推广他们的经验而“克隆”成功。走向成功的道路只有从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入手,而决策或者制度的奏效与否并非只是要么被执行要么不被执行那样简单,如果说在西方的文化氛围中执行者的“理由”、“借口”多是为了不执行的话,而在东方色彩的文化背景下大多数的执行者绝非如此“愚蠢”。是的,在劳动力资源丰厚的情况下,管理者可以放言“中国人多的是”,谁不听话就让他走人,员工几乎无法在老板面前说不,对老板的指令拒不执行的虽然不是没有,也较为罕见。既使对老板的指令不满意,执行者多数也不会当面表现出来,但这不等于在老板难以控制的情况下不会进行扭曲。因而中国企业中的问题恰恰不是没有执行力,也不全是下属没有能力,不会执行,不善于执行;而是因为执行力产生了扭曲。而且这种执行力扭曲,并非由于对既定决策的误解,而是故意的曲解,是假执行所致。执行者也许会看老板的眼色行事,甚至投其所好,这不过使得各种假执行具有更强的隐蔽性罢了。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还能去强化执行力吗?

  所谓执行打假,不是对打假的执行,而是要打假执行,所打的就是假执行。假执行、伪执行,是管理领域中的一种“伪相”。然而它却在采取切实的行动,只是没有按照企业的指令行动,而在利用执行的便利追求个人或小集团的不正当利益。执行者通过执行实现约定的或者决策者给予的利益本来是正当的,但是企图通过执行追求更多的或者份外的利益则属不正当,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利益就是不正当利益。

  针对假执行的特征,执行打假并不是针对所有的执行者,也不是针对所有的执行,而是为决策者、管理者服务的,是为了维护包括大多数员工在内的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利益。一般员工没有专门的执行权自不必多说,决策者和一般职员虽然也有执行的职责和义务,但那不是专门的执行,也不会为执行而执行,他们所参与的执行实际上是一种包含着执行意义的操作,并不属于打假的范畴。相对于操作而言,假执行往往存在于一种狭义的执行中,存在于一种比较专门的执行中。假执行者为了牟取不正当的利益,通过“歪嘴”使执行力扭曲,往往是为执行而执行。当然,参于决策的个别重要人物在自己的操作中也可能包含着假执行,那多是想通过自己的操作实现在决策中难以言表或者无法也没有可能被通过的另类目标。

  执行打假或许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也许有人会说,这样还不如对执行者加大奖励力度,假执行就是为了多争得一些利益,事先把这些利益允诺给他们不就可以了吗?通过奖励固然有助于扶植正气,但是作为绥靖主义的政策不可能取得成功,因为企业的行动能力是淘汰出来的,并不是可以“赎买”的。除非将企业的全部产权都交于其手中,“赎买”固然可以满足假执行者一时的贪心,却不可能遏制其持续的努力和“得陇望蜀”式的扩张。重奖无法消除假执行的源头,原有的假执行念头被安抚之后,还会有新的假执行“机遇”产生,“学费”不可能无限制的交下去。只有加大执行打假的力度,使得假执行无利可图,或者使其承担更大的风险,得不偿失,从而不得不放弃通过假执行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侥辛心理,假执行才会有所收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