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渎职者赔偿国家财产损失的标本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 14:40 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近日,江苏海安县检察院对一起滥用职权犯罪案件的被告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并获法院支持。被告人王盛因犯滥用职权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赔偿国家财产损失30万元。(《检察日报》11月19日)

  在过往的司法实践中,对于那些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渎职行为致使公共财产遭受损失的被告人,往往只追究其刑事责任了事,而忽略了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因遭受损失的是公共财产,财产的权利人不甚明确,损失了也就损失了,往往没有相关权利人主张赔偿权利。这样一来,公共财产遭受的损失便无以弥补,最终遭受损失的是国家和全体纳税人。

  另一方面,近些年来,随着刑事被害人国家赔偿制度的逐步落实,越来越多遭公权力侵害的受害人获得了国家赔偿,他们的权益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但问题是,公职人员犯罪,却要国家埋单,亦即由纳税人为其犯罪行为埋单,显然有失公平和正义。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公职人员滥权、渎职,是不是一种职务行为?这在现行法律上没有明确界定。我更倾向于认为,这些不应属于职务行为,而应属于个人行为,因为没有哪条法律法规授予了公职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执法犯法的权力。既然是个人行为,那么其行为导致公共财产流失也好,导致他人人身权或财产权遭受侵害也罢,都应由其本人为其犯罪行为埋单——不仅要追究其刑事责任,更应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

  今年公布施行的

物权法也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国有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这里的“法律责任”,不仅包括刑事责任,也应包括民事责任;这里的“国家财产损失”,不仅指公职人员渎职导致公共财产打了水漂,也应指国家替公职人员犯罪行为埋单、为赔偿受害人而导致的公共财产损失。

  海安县检察院的这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司法实践的一个标本,开启了让滥权者、渎职者坐牢又赔钱的先河,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检察机关的责任担当,也在更大程度上让法律回归了公平与正义。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