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别被楼市寒流吓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15:21 浙江市场导报

  “寒流”袭击深圳楼市,有业内人士甚至预测房价降40%(11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10月“黄金周”里,深圳仅成交87套房子,数据表明从上海到广州再到成都,多个城市楼市成交量陆续萎缩(11月12日新华社)。

  一种调控政策的出台,通常第一波的反应,往往是过激的。原先的博弈得利方,会通过各种手法、手段、手势告知整个社会,自己吃亏吃大了,损失损大了,委屈委实不小。同时给社会一个强烈的信号:如果这样“调控”下去,不仅毁了我们,必定还会毁了你们,毁了全社会!

  越是弄得“风声鹤唳”的时候,公众与决策者越是要清醒理智。对于所谓楼市“寒流”,请别着急,再观察一段时间,不要忙着下结论。否则,那“寒流”之说,很快就会变成要挟的本钱。要知道,制造紧张气氛,实在是成本不高的容易之事;而让你由此上当,同样也不难。一旦楼市“寒流”说变成楼市“崩盘”说,那么,政策就很容易被左右,比如加息之类的调控手段就不会再出手。

  楼市股市都一样,当馒头被发酵成蛋糕、当蛋糕被发酵成松糕的时候,破掉几个气孔是很正常的。楼市股市每天都“无厘头”地上涨上涨,财富变成多么辉煌的空中楼阁,那终究都是虚拟的。报道说,“一些大型地产公司也开始坐立不安”,谁知道他们是不是“我在城楼观山景”?

  就深圳楼市来说,“寒流”主体究竟是“成交价下跌”,还是“成交量萎缩”?成交量萎缩得多,而成交价下跌得不多,那就算不上什么大寒流。深圳

二手房成交量,过去曾维持在一个月6000—8000套的天量,如此狂买狂卖过后,一时进入沉静的低谷,太正常不过了。如果永远处在亢奋的高潮,那肯定是俩字:有病。

  不久前诺贝尔奖揭晓时,有擅长算账的人就说了,诺贝尔奖奖金为154万美金,折合人民币约1000万元,在中国一些大城市只能买一套房——有的

房价飙升到每平方米近10万元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不就是需要1000万元吗?看看深圳,这么一个弹丸之地,竟然有4500亿元的按揭贷款,占了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用的当然是银行的钱;2007年不到10个月的时间,深圳楼价就从每平方米9000元迅猛上涨到1.5万元,你月入五六千元仍买不起房子,正常否?

  今年还有一个“五分之一”的数字也很可怕,那就是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已占全国利用外资五分之一以上。境外大量热钱加速流入房地产业,形成“标杆效应”,于是很多民间的、企业的资金纷纷跟风入市,以致房价越炒越高,房地产价格与真实价值越来越背离。

  最近以生产家电为主的海尔集团,突然宣布进军房地产业,就是一个鲜明信号。有识之士指出,在虚拟经济勃兴的今天,在大量资本迅速推高金融、房地产企业的

股票价格之时,实业精神正受到冷落。是啊,大家都在急功近利,最终必然是大家都弃功无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