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质疑需求旺盛就一定导致房价暴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9日 14:09 时代信报

  -老枪

  在刚刚闭幕的“2007年中国(重庆)非公有制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公布了一份报告。该报告称:到2020年前,中国仍将处于住宅需求旺盛期———其原因在于:1.上世纪80年代初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群,集中进入结婚购房高峰;2.伴随着高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全国每年将有约2000万农村人口进城,住房需求加大。由此得出结论:由于国家紧缩信贷与土地闸门,房产总量减少,供需矛盾加剧,房价将继续飙升,它既非宏观调控所能抑制、更与房产商的“贪婪”无关。

  不知为何,国内媒体在披露这一信息时,都很亢奋,仿佛与巴望房价停涨的老百姓结了怨似的。没有人怀疑“需求旺盛”的真实性———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只能接受房价疯涨合理的结论呢?

  上述报告忽略了两个基本事实:一、全国每年约2000万农村人口“进城”,并非都涌入大城市;二、国家的房市调控政策,其手段并不止于紧缩信贷与严把土地供应闸门。

  在“城乡统筹”成为重庆“热词”的背景下,有一个现象正将政府与媒体的注意力带入误区:在某些官员与专家的意识中,城乡统筹便简单地等于农民进城;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不见了,全面促进小城镇建设、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统筹方向”被一巴掌打进“农民进城”的匣子里———这也就是“每年2000万进城农民加剧房产供求紧张”谬说的来历。

  而另一方面,大家好像都遗忘了,国家对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并非只有“适度收紧”的一张牌,它还有开辟房产“第二市场”、以增加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为手段分流供求平抑房价的第二张牌———在这方面,新加坡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现成的参照。在新加坡,80%的人口住在政府组屋里。所谓政府组屋,就是由政府设计、建造并出售出租的“非盈利”房产;其性质,与我们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类似。其实,只要政府有足够的决心“安民为天”,信守“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承诺,这个“第二市场”的开辟,一定能撼动

开发商对房市价格的垄断话语权。

  至于说到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供应,我们不得不又回到“每年2000万农民离地进城”这个虚拟话题。假设在未来10年之内,真有一亿农民放弃土地(包括耕地与宅基地),或成为大城市市民、或成为小城镇居民、或成为乡村企业家———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国家在保证农用耕地安全的前提下,拥有更充裕的土地资源用于

城市建设,还意味着房产用地的供应总量,必然会出现适度“放量”的松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