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学生卡奴不应被放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2日 02:02 第一财经日报
大学生“卡奴”不应被放大 聂俊峰 近一段时间,媒体对于银行发行大学生信用卡及由此而产生的“大学卡奴”进行了集中报道。随着一些过度消费、透支炒股等“个案”进入公众视野,对银行发行大学生信用卡的责难也达到了高潮。 有关大学生信用卡负面报道的确反映了这一特定信用卡市场所面临的问题。但是,因此而“叫停”或全盘否定大学生信用卡并不可取。 首先,目前出现的大学生用卡不良现象根源在于部分学生理财与信用意识的缺失。究其缘由,是家庭、学校、银行及社会理财风险教育的不足,责任并不在信用卡本身。 追求物质享受、校园拜金主义等“学生问题”均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它并不是大学生信用卡的产物。在校大学生大多年届18周岁,在法律上已是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成年人。每一个“法定成年人”也理应在“成年意识”的支配下,去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和信用卡。 其次,大学生“卡债”危机其实是整个社会的信用文化危机。大学生逃债反映出社会征信体系、信用文化的软弱,即使对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亦约束不足。毫无疑问,恶意欠款、逃债的大学生必将在个人信用记录上留下污点,未来购置房产、按揭贷款甚至职业发展等均可能面临信用不良问题。当下的问题是,学校、银行和公众媒体对信用文化、契约精神的教育与传播并不到位。在大力推广大学生信用卡的同时,有关方面应该在大学生群体中培育良好的信用意识,让大学校园成为整个社会信用文化的先锋。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如果能够因势利导、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和社会家庭的理财教育,大学生信用卡将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银行业银行卡专家 聂俊峰)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