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地主是否在挑战国土督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8日 00:49 上海商报
□郁慕湛 以查处“以租代征”为重点,包括查处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扩大开发区用地规模、“未批先用”等土地违法行为在内的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正式启动。与此同时又传出消息,赴港上市不到半年的广东地产股新贵——碧桂园集团,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地主”了。据其最新公告称,截至8月15日,该集团土地储备总可建筑面积达到5400万平方米。仅仅在15天前,这一数字还是4500万平方米;而统计至6月30日的中期业绩报告则显示,当时的数字是2950万平方米。据中银国际预计,一年后碧桂园的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甚至可能达到8600万平方米。碧桂园目前这些新增土地储备遍布广东及天津、重庆、湖南、湖北、安徽、内蒙古等多个省市自治区,且基本上位于三线中小城市 。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5400万平方米是个什么概念?面积大约等于7个卢湾区。即使以容积率1来计算,来建房,可建面积也大于上海两年的住宅供应总量。 碧桂园在短期内购进的储备土地一般价格不高,据其中报披露,平均土地成本仅约占楼盘售价的7.4%,平均楼面地价每平方米不超过200元。7-8月份新增的2000多万平方米土地储备,一共花了不到30亿元,平均楼面地价更只有145元。而自成功登陆港股后,碧桂园目前可以动用的现金达180亿港元。据其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碧桂园负债比率为-74.6%,而上市前负债比率是160%。换言之,公司上市后握有大量资金,所募集资金尚未使用完毕。 问题不在于此,而在于土地购进后的开发,就决不是如此便宜的地价所能比的。地价有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巨大落差,而楼盘建造价的差别则相差无几。今年初政府开始征收土地增值税后,对于碧桂园这类土地储备量大、开发周期长的房企来说,其资金链将受到严峻考验。另外,对碧桂园这样迅速爆发起来的企业,短时期内也没有如此多的开发经营人才。 之所以强调“短期内”,是因为现行的土地政策规定,企业购得土地后,须在一年内开发,若如延期,除特殊情况外,罚款25%;两年不开发,土地无偿收回。这是政府为严控土地资源,防止开发商无量囤积,荒废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而制定的。如此,碧桂园若是耽误一年,按今年其在7、8两个月新增的20平方公里价值300亿的土地储备,则要罚款75亿元;若两年还来不及开发,则有血本无归的可能。而根据碧桂园目前的技术含量以及资金实力,很难保证在一年内全部开发其拥有的土地储备。 为了保本赚钱,为碧桂园这个全国最大“地主”计,办法似乎不多:(一)勾结地方,千方百计算作“特殊情况”,延缓开发,真正做到囤积;(二)瞅准机会,做一级批发商,分块卖给二级开发商。前者是明显的腐败,而后者抬高了房屋开发的成本,完全违背了稳定房价的政府目标,也侵犯了普通购房者的利益。 因此,政府是否应该对那些“大地主”们实行监控,甚至加以限制?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