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那些亘古不变的声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6日 13:29 华夏时报

  重远

  崔永元担任策划的《电影传奇》播出一两年了,并非安排在黄金时段。他有时客串一些老片子中的角色,如律师、军人、农民、地下工作者,等等,窃以为,他的表演只在过一把电影瘾而已。有时是专访一些电影界的元老,追忆逝水年华,比如讲到“阿诗玛”杨丽坤的一期,内容压抑得令人透不过气来——至少我个人这样感觉。

  《电影传奇》与自己的生活距离遥远,因此并没有专注于此节目。直到最近暑期开始的译制片系列,才被一种情绪包围,包括激动和感动兼而有之。由此的每个周六,我会趴在电视机前,随之悲喜交集。

  南斯拉夫电影系列与日本电影系列,介绍的影片耳熟能详,其中几部当时看了岂止一遍,人物以至台词都已烂熟于心。崔永元在跨国采访当年的著名演员的同时,穿插着较少比例的当年这些影片的配音者的受访。而在我看来,我对后者的关注程度是超过对前者的兴趣的,因为演员的容貌随着时间推移会变得面目全非,有时简直毁损了心目中美丽的印象,只有声音是亘古不变的,甚至历久弥新,更耐人寻味。

  也许很大程度上,我对声音的敏感起始于、之后巩固于译制片的培养。当时上译厂与长影厂是两大主要译制阵营,专业的配音演员少。可能看得多了听得认真,有限的外国影片放映时,只要张口便知晓谁的配音,极其精准,决无差池。当然我是偏爱上译厂的作品的,老一代的邱岳峰、毕克、李梓,中间的刘广宁、乔榛、丁建华……不计其数,如数家珍。相对后来的年轻一辈,老的声音更具特色,更有韵味,他们的声音使影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锦上添花。

  那时还有一种如今没有的“听”电影的方式,即电台的电影录音剪辑,那是完全由耳朵主宰的观赏,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推动依赖声音的传播。一遍遍地,我们对看了数遍听了数遍的电影仍然兴致盎然,百听不厌。听力如此练就。

  崔请的嘉宾激昂慷慨地朗诵《王子复仇记》的台词,他插话:此刻走进这个演播厅的人一定以为这里是一群疯子。我以为言过矣,作为同年龄的一代生人,就一同好而欢聚一堂,不亦快哉(此处累赘一句,哈姆雷特由孙道临配音,空灵忧患,绝妙之音。对比赵忠祥配的《红与黑》的于连,当年的赵如播新闻一般,未与角色融为一体,实在难作评价)。

  如果说我们当年的人生观从《牛虻》中借鉴,那么所谓的爱情观大多以那时的影片为蓝本了。经过黑白片和样板戏的浮光掠影,改革开放初期,大批国外影片蜂拥而至,目不暇接。《叶塞尼亚》、《巴黎圣母院》、《简·爱》……美不胜收。写到此处,不经意间,我发现我选择的竟然都是李梓配音的电影,她的声音我只用“高贵”二字形容,其余都显多余,足见我对她的敬爱。另一位刘广宁,典雅柔媚,在《电影传奇》中见到了,现在的她与她的声音是如此相合。在我眼中,她比纯粹的电影演员更美。她与李梓合作的《冷酷的心》中的两姐妹的配音,珠联璧合。而童自荣的声线孱弱飘忽,最适合《水晶鞋与玫瑰花》中的王子,能听到苍白的心跳。

  “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不懂感情吗?不,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要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于离开你。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经过坟墓,将同样地站在上帝面前。”——《简·爱》的台词与片中的音乐,以及影片结束时简·爱伏在罗切斯特腿上越推越远的场景,这辈子恐怕是烙印了。

  《电影传奇》会持续播放多久不得而知,不知会不会有配音演员系列。作为观众,我愿意不时重温逝去的岁月中那些值得记忆的单纯的美妙的日子,滤去烦忧,甚至只留下声音,只有声音。

  最近崔在另一栏目中说到他对电影的热爱,是坐在那儿,周围全是白色的银幕,可以左看右看前看后看,怎么看都是电影,认为那是他最幸福的生活。且不论这种爱的程度的真实,我以为,他说的电影应当是老电影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