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贺兰山岩画:游牧与农耕文明的长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8日 03:49 第一财经日报

  近日,由北方民族大学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编撰出版的《贺兰山岩画》一套三册,通过800幅照片、1000幅拓片、1400幅影描图,将被称为“代表了中国岩画”的贺兰山岩画,全方位展现在世人面前

  罗敏

  在李祥石、束锡红等人提出大麦地岩画是“中国最古老文字”这样石破天惊的推测后,人们更为关心:贺兰山所发现的5万个个体形象、1万多帧组合图画,是否能进一步论证这一结果?

  1969年,未满30的李祥石在贺兰县金山乡贺兰口检查工作的间隙,不时跑到山里玩耍。这个天性好动的小伙子看到山壁刻满各种动物、人像、狩猎场景,充满新奇感受。他当然没有想到,这一幕不仅将改变他的人生轨迹,也将改变中国岩画的历史。

  绵延200多公里的贺兰山,曾因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名句闻名于世。而在这些笔触朴实的岩画被发现后,人们得以穿越有史书记载的文明,直接叩问游牧民族的胸膛,窥视先民的生活。“站在这些壮观、神秘、久远的岩画前,就仿佛通过绘画在与先民对话,使人产生进一步了解它们、解释它们的愿望。”北方民族大学岩画与西夏研究中心主任束锡红说。40年来,随着一系列研究工作的开展,贺兰山岩画由鲜为人知,逐渐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岩画群,并于2002年迈出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脚步。

  “中国最古老文字”?

  宁夏银川西北50公里,贺兰山脉呈东西向分布。如今,在一片荒漠之中,这里少有水流。“很多地方叫‘沟’,有水的时候山洪冲出一条沟,但其实,平时是没有水的。”《贺兰山岩画》摄影师方伟依然记得,他们进入山区拍摄,每天每人必须准备四到五公斤水。山中无路可行车,最多的一次,他一天走30公里路,“一连五六天”。

  然而,就在那些陡峭的山壁上,笔画粗粝的人面、野兽,从高处俯瞰着涉足的人们。“历史上这里曾经生活过西戎、鬼方等原始部族,延续至后来,则有党项、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狩猎于此。”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府宪展介绍说。

  上世纪60年代末,现为北方民族大学岩画与西夏研究中心研究员的李祥石第一次走入这片沉寂已久的土地,他以为自己看到的只是石刻。十年后他读到岩画学家盖山林写的《阴山岩画》,猛然惊觉两者的相似之处。1983年,他把报告寄给权威的学术杂志《文物》,自此,贺兰山岩画才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对于李祥石来说,真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从2006年开始,为编撰《贺兰山岩画》,他与方伟等人再度深入贺兰山深处、高处。

  “这次考察最大的发现是:我们发现了绘有植物的岩画。原始人画画是很具象的,所以我一下就感觉那是植物。”方伟很肯定地说。2005年曾轰动于世、属于贺兰山余脉卫宁北山的大麦地岩画并未发现植物图案,因而,府宪展也将此看作贺兰山岩画展现的重要文化现象。

  “人类的早期,必然先关心动物,而后才关心植物。就食物的秩序而言,也是先动物后植物。”府宪展说,贺兰山岩画中发现了对生的羽状复叶和谷穗,“特别是谷穗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不经过大规模种植,人类很难获得一定规模的谷物。”束锡红表示,谷物、马镫等图案的发现,都表明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在这里交融,“虽然以游牧文化为主,但慢慢地,农耕文化也逐渐融入生活。”

  而在李祥石、束锡红等人提出大麦地岩画是“中国最古老文字”这样石破天惊的推测后,人们更为关心:贺兰山所发现的5万个个体形象、1万多帧组合图画,是否能进一步论证这一结果?

  “大麦地岩画有很多抽象图案。相对来说,贺兰山岩画中,具象的图案比较多。但两者位置相邻,很多符号应该是相通的。”府宪展对此基本肯定。他认为,甲骨文早已是一种流行于上层社会、记录政事、军事等内容的文字,它已然成熟,其来源在何处?“考古学家从仰韶文化等古老文化中寻找来源,从彩陶中寻找其雏形,但他们所发现的往往只是几十个符号,很难呈现连贯的意义。在大麦地岩画和贺兰山岩画中,固定的图形、固定的搭配频繁出现,可以确定它们具有表意功能。”

  贺兰山岩画的符号系统目前尚在整理之中,府宪展也承认,进一步的结论,要等详细的统计与研究。此外,“现在很难确定这些表意符号与曾经生活于此的部族有何关联,与甲骨文有何关联”。

  困难重重的保护工作

  跟随当地文管所人员的指引,方伟爬上大西风沟,却发现一个全身发黄、像被胶水覆盖的老虎图案,“这种胶没法在附近的树上采到,当时我们推测,可能是有人想把它粘下来。”方伟解释说,因为刻画岩画的石皮是一层一层的,可能为了防止在削下石皮的时候岩画破碎,想盗取岩画的人用胶先把画胶住。

  大西风沟山顶曾经立过一块碑:大西风沟岩画。但当地文管局后来又把碑推倒了,为的是不让人们轻易找到这些岩画。“立碑是为了保护,现在把碑推倒,也是为了保护。”还有一次,归德沟的文管所揭开重重的石头,说是让方伟看些好东西。“他们发现了漂亮的岩画,就用石头压住。这也是一种不得已的保护方法。”

  “贺兰山岩画大多分布在荒郊野外,面积很大,保护很困难。”束锡红也很无奈。虽然贺兰山岩画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分布在宁夏36县20多个岩画点上的这些古老文物,依然暴露在风沙、烈日和人们的无知、贪婪之下。

  “《贺兰山岩画》里收录了一个无头的老虎。我去拍摄的时候,当地人告诉我他们看到了一只老虎,但我去的时候,头已经不在了。”方伟认为这是有意破坏,“可能采下来的时候头碎了,他们就不要身体了。”

  对束锡红来说,要保护这些岩画,最重要的是提高大家的意识。方伟记得,他有次跟农民进山找岩画,走错了路,却在无意中发现了两个跳舞的人,让他十分惊喜。“这是贺兰山第一次发现这样跳舞的人的图案。但旁边挖发菜的农民说:这有什么稀奇?我们见得多了!他们看待这些岩画的眼光和我们不一样,对他们来说,这是无所谓的东西,但对我们来说很珍贵。”

  2005年初《大麦地岩画》出版后,方伟接着就想拍贺兰山岩画,“当时我们估计可以出版两部画集,现在拍到的岩画只够做一册。”方伟叹息道。

  方伟曾经拍摄的大麦地,如今不断有人带回被破坏的消息:“他们告诉我:你拍过的好东西已经没有了。”对此,方伟的情绪是很复杂的。“我感到幸运,因为我拍摄了很多大麦地和贺兰山岩画。但出了书以后,很多东西可能就会消失。”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