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学生成活动道具背后的官场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 01:03 北京商报

  “六一”儿童节前夕,西安市教育局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其中特别强调:中小学、幼儿园有权拒绝任何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活动。西安市有关方面负责人坦陈,之所以赋予学校说“不”的权利,是因为时下一些社会活动把学生当做凑人数、添气氛的“道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体健康。

  西安的中小学生是幸运的,他们从此可望免受做“道具”之苦。而在全国不少地方,许多中小学生仍在做着各式各样的“道具”。一些地方在举行社会活动时,把中小学生当做烘托气氛的“道具”已成惯例。领导出席要学生列队欢迎,领导讲话要学生献花敬礼,领导视察要学生敲锣打鼓。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本来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好事。但时下这种变了味的社会活动,或占用上课时间,或占用休息时间,既耽误学生学习又劳累身体,有害无益。

  中小学生成为“活动道具”的背后,暴露出一种不健康的“官场文化”:组织活动,领导是否到会和发表讲话,成了衡量活动“级别”的尺子;会场上人多不多,气氛热烈不热烈,领导和嘉宾高兴不高兴,成了衡量活动是否成功的标尺。于是,在活动组织者挖空心思营造出的宏大场面中,学生成了成人“作秀”的免费道具,孩子们辛苦站立、迎送、表演,换来领导的“面子”,嘉宾的欢颜。

  按说,此时学校应站在保障学生权益的立场上说“不”,但面对某些领导一心“讲场面”“爱面子”的长官意志,许多学校不敢说“不”,于是就出现了台上领导坦然安坐、台下学生叫苦连天的情景。这是学校的失职,更是某些领导的失德。

  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职责,更是全社会的责任。西安市的做法值得提倡。但愿孩子们今后不再被当做“活动道具”,让他们在安宁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新华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