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花时间吃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0日 17:56 经济观察报

  谢忠道/文并摄影

  十多年前刚到法国的时候住在一个法国朋友家里,巴黎北方的小镇上。小镇被森林包在其中,略略离开马路就闯进深不见底的林子里了,这种地方通常在路上撞到麋鹿野兔的机会比碰上黑发杏眼的亚洲人的机会多得多。

  我待不到一星期,朋友就观察出我有烧两道中国菜的可疑性。难得一个亚洲人客居荒郊野村,当然要请几个朋友来家里“长长见识”。知道我不会写毛笔弹琵琶等传统国粹之后,朋友放弃在后院里开马戏团的点子,只请我做两道中国小菜招呼朋友就可以了。

  为了报答人家免费供应住宿的大恩大德,也为了发扬中国文化(其实是为了报复每天只吃蕃茄酱

意大利面),我使出浑身解数,整治出十多道菜来招待这些法国乡下人:蒸荷叶鸡、沙茶牛肉、麻婆豆腐、红烧狮子头、炒米粉、无锡排骨、鲍菇菜胆、馄饨汤、开阳白菜……从采买到开火,整整忙了两天。

  请客那天下午6点,客人们陆续到来,从开胃酒喝起。我在厨房忙到天昏地暗,做完最后一道,累到不行了,瘫在沙发上昏睡过去。

  过了许久,我从迷糊中被摇醒,原来客人要走了,特来跟我道谢。这些法国人的身影后彷佛透着天光,我回头,看到一地无数的酒瓶和墙上指着凌晨4点的钟摆。

  下午6点吃到凌晨4点?这顿饭竟吃了10个钟头!

  喔,原来有人这么吃饭的。

  我不知道是否还有哪个国家的人民是这么吃饭的,但至少讲究吃喝的法国人是这样。

  这几年常有台湾朋友来巴黎玩,血拼了一天的香奈儿和LV,下午6点,朋友说:“肚子饿死了,帮我们找一家地道的餐厅吃法国大餐吧。”可是,除了

麦当劳这种快餐店外,得再等2个钟头才有餐厅开门呢。“8点才开?在台湾有些餐厅这时候都关门了!”朋友不愿意等,通常只好“快餐”了事。

  可是最让台湾朋友受不了的是,吃一顿法国菜要“两三个钟头以上”。

  有一次几个台湾朋友慕名来巴黎,指定吃所谓三星餐厅的法国大餐。一般晚餐要一两个月前预定,临时订位子,只有吃午餐的可能。“午餐就午餐,一定要吃到才甘心”,朋友说。那一餐是中午12点半开始的,也是开胃酒起头,到了下午2点才上第一道主菜。因为还有时差的关系,本来很兴奋的朋友已经吃得脸色苍白,两眼开始翻白了,低声问我:“你觉得,我们几点可以吃完?”我很想说大概4点吧,如果你不喝咖啡和餐后酒的话。

  是法国人吃饭特别慢,还是我们吃饭特别快?

  我想起多年前在意大利托斯卡尼山间小村吃饭的经验。初春,小村子本来就没有多少居民,更没有什么观光客,天色暗得早,千年的石板路上真是冷清得很。黄昏6点也还不是意大利人吃饭的时间,为了“等餐厅”,我们到处乱逛,研究门口的菜单挑餐厅,顺便想找个气氛十足的小酒吧冒充当地人进去喝一杯。

  熬到8点踏进餐厅时,里边还是空空荡荡的,没有一个客人,我们是第一桌,而且好像还来早了,角落几个服务生样子的年轻人吃得正热闹。

  侍者拿来菜单,我打开一看,首页画了一只拿着刀叉的蜗牛,是份宣言(英文版,大概专给观光客看的):大意是说,本餐厅加入推广慢食运动(slowfood),这是一种反快餐运动,希望大家放慢用餐的速度,以悠闲的心情享受一顿美好的晚餐云云。

  在这样“寒尽不知年”的荒山野地还推广什么慢动作的慢食运动?!

  有趣的是慢食运动我后来在许多大城小镇的餐厅都碰过。这个运动始于1989年,创出这个理念的不是繁碌匆忙的国际都市,而是意大利皮蒙埃区悠闲偏僻的小村子Bra。全世界现在有45个国家,6万多家大小餐厅响应这个慢吞吞的吃饭运动,各国加入慢食运动的餐厅还出属于自己的小报,推动得很认真。慢食运动最重要的目标并非鼓励大家“把时间花在吃喝上”,而是抵抗饮食快餐化、口味一致化的全球趋势。意大利还有一本slowfood餐厅指南,可见受欢迎的程度。

  显然,慢食的哲学已然超越在餐厅花费的金钱价值,而是强调其享乐的生活价值。消费不等于享受,花钱不等于品味,台湾这两年兴起慢食乐活的风潮正是对追求金钱,盲目消费的生活态度的一种蓦然回首。

  这几年美食之都巴黎又出现了另一套饮食哲学:fooding,即food+feeling(食物加感情)。依我看,是慢食运动理所当然的延伸,就是希望用餐者以感情、情绪去感受食物。感受每一道菜刚端上桌时那一刻扑鼻而来的香气,欣赏菜肴摆盘的色彩和美感,品尝吃进嘴里每一口味道的组合、搭配和转变。也许让你想起小时候妈妈的一道菜,也许唤回某一次被遗忘的旅行经验。同时,也反过来期望

厨师以一种更带感情的手法来做菜 (而不是制式化、机械化地执行食谱里的材料和步骤),在盘里留下个人的情绪和风格。最后,让食物经过味蕾的刺激、情绪的演绎内化成一种生活记忆,并且和另一次的人生经验产生共鸣,让作者(厨师)和欣赏者(用餐者)可以达到心灵的沟通,感情的分享。

  听来很玄吧?

  花时间吃饭并不是把动作放慢,而是把你的感官全部放开。法文有句话 “在他自己的盘子里”(êtredanssonassiette),就是形容一个人很轻松自在的意思,吃饭不正该把-自-己-放-进-盘-子-里?

  其实,不论是慢食还是fooding,换句话说,就是把吃饭吃餐厅当作一回事。

  我们很愿意花钱吃饭,却似乎不愿意花时间吃饭 (花时间排队倒是乐意得很,看看香港茶楼的人潮和台湾排队买甜甜圈就知道),每每在餐厅或是一般家庭里最常听到这句话:赶快吃!仿佛急着去做另一件事,吃饭只是饥饿而不得不做的事,这在欧洲人眼中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当然,也是很可惜的,因为排队是为了吃到一样心仪的东西,但是如果这东西值得花这么多时间去等候,它就值得花时间去品尝。美食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品尝而非吃到肚里就算了,就如同买票看戏,买票是看戏的手段,排队买了一张要3小时表演的《费加洛婚礼》门票,却只想进去看结局就走了。倒过来说,愿意花时间、精神去品尝的人,也自然更有资格要求创造美味的人也更认真对待我们的味觉和感觉。

  也许我们把“时间就是金钱”的理念执行得过分彻底,拿时间去享受被认为是一种浪费:因为没拿来赚钱。拿时间去排队却有一个等待的目的性,不算浪费。可是,时间就是生活,过生活是要花时间的。我有时自问:急着把饭吃完的人到底后来去做什么比吃饭更有趣的事了?

  我有时怀疑,我们吃饭花的时间不够多是否跟动用的器官不够有关。我们常常忘记吃饭时可以动用嘴巴以外的器官:眼睛、耳朵、鼻子,甚至脑袋。美食的艺术境界其实是全方位的感官享受,不仅是口腹之欲的满足。

  而今天有多少人愿意认认真真、全心全意、花时间和各种官能感知去慢慢地享受一顿美食?

  法国人在用餐前必向同桌人说:bonappétit(祝你胃口大开),我们中国人都说:请慢用。仔细想想,“慢用”两字更有深意,只有美好的东西才值得我们花时间,慢慢享受,不是吗?可见老祖宗时代就知道慢食的真谛了,怎么到了21世纪反而让老外来提醒我们好东西要“慢用”呢?

  你准备吃饭了吗?请慢用啊!

  花时间吃饭并不是把动作放慢,而是把你的感官全部放开。法文有句话“在他自己的盘子里”(êtredanssonassi-ette),就是形容一个人很轻松自在的意思,吃饭不正该 把--自--己--放--进--盘--子--里?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