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我的那个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0日 17:52 经济观察报

  江中/文

  “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70年前,道威·麦克唐纳在《财富》杂志的创刊号上预测,“私人拥有的岛屿,甚至会取代游艇在今日的地位。”

  在今天的世界版图上,水中央的私人天堂比比皆是。

  迪拜的阿拉伯王储正耗资上百亿美元打造300多个人工岛屿,而这些岛屿还未出现在地图上,就已经被抢售一空;英国最大私企老板、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每天躺在属于自己的内克岛的吊床上,享受着来自西印度群岛的信风,一边用他的膝上电脑给《金融时报》写信,收阅传真,给他的生意伙伴们打电话……

  中国的私岛主日益增多。四五年前,浙江省出台岛屿利用管理的细则,“买”岛之风堪称汹涌,虽然中间又一度被叫停,但苏州太湖景区内的小岛租用权仍被拍卖到近2亿元。

  陈铭建是个商人,朱仁民是个艺术家。一位在千岛湖筑岛搭屋、钓鱼种瓜,一位在东海岸将私岛雕成了艺术品。

  陈铭建:“我就想要过得舒服”

  陈铭建是浙江千岛湖第一批私人岛主之一。他在千岛湖金峰拥有两个小岛,总占地面积600多亩。跟着他上岛,可以划船走水路,也可以小心翼翼地驾车,小岛和公路之间有一段狭窄的通道相连。

  他出生在杭州,说到杭州却微微蹙眉,因为即使睡在钱塘江边的家里,也终日不得安睡,“我每天刚睡着,就会被窗外开过的车子声响吵醒。”

  真正扰他清梦的,是生意场上的日日纷争。2002年,陈铭建打官司追讨一笔款,官司结束了,款项也追讨回了一部分,但性格温和的他终于倦了厌了,“当时就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清静地过日子。”陈铭建的选择有二,要不去海南岛买个房子;要不就在千岛湖租个岛。考虑去海南岛人生地不熟,于是他选择了千岛湖。

  2002年的千岛湖,连接杭州的05省道还未修好,陈铭建每次上自己的岛,要先开车到千岛湖镇,然后卡着时间搭摆渡上岛,等3个小时还不一定轮得上。现在的他,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岛上,杭州的生意、在杭州念大学的儿子,他都不管了,一心一意过自己的清闲日子。

  陈铭建将两个岛租了50年。他将其中一个岛精雕细琢,结庐盖屋、种树养花,总共投资近700万,“这还是沾了5年前租岛便宜的光”。而另一个,直到今天依然以最原始的生态闲置着。现在,他的私岛价值早已翻番。为了这大面积的两个岛,他甚至卖掉了两处杭州的房产,只因“这里过得舒服”。

  两个岛面积太大了,陈铭建至今还没有走遍。他每天睡到自然醒,起来后在山上转一圈,清新的空气让他每天心旷神怡,“我在岛上从来不生病”。他在岛上种了100多亩树,住在自己搭的小木楼里,冬暖夏凉。夏日上岛,陈铭建在依山势而盖的三层小木楼间轮换着睡,根据是太阳的日照角度,“太阳照不到哪里,我就逃到哪个房间”。小木楼的周围种着不少花草,他每日早晨的必修课,除了登山观树,便是为花草浇水修枝。

  闲了,他从私人码头驾船出发,到远一点的水域观山游湖。“我的岛距离千岛湖主风景区不远”,沿岛侧而过的水路曾经是徽商到杭州的水路必经之地,现在人们从千岛湖搭船去黄山,还必定路过陈铭建的小岛。从私人码头登船,花了近半小时才绕岛大半圈,小岛的不同侧面有不同的景致。

  陈铭建喜欢钓鱼。他指着两个岛中间的一个小土堆给记者看,“那里湖水一涨就没了,我想把它垫垫高,我要划船去湖中间钓鱼。”陈铭建的日子过得很惬意。他沿着岛的水岸线,用竹子搭了一条长廊,还在每个拐弯处搭了各种式样的凉亭,“平时沿着长廊散步看湖景,朋友来了在凉亭喝茶打牌”。高高的竹子撑起绕岛而行的长廊,走在上面就看见千岛湖的碧水在脚下晃晃悠悠。他舒展地坐在长廊里,“我就想要过得舒服”。

  朱仁民:“永久免费参观”的艺术岛

  从浙江舟山沈家门渔港往东,临近出海口有个小岛,在普陀山、朱家尖等岛屿包围下,显得很平凡。临近一看,却又非同寻常:岛屿浅滩里、长堤上矗立着306尊花岗岩罗汉雕塑,或盘石而立,或把盏向天,或奋力挣扎,或庄或谐,亦喜或悲,而它们又有一个共同特点——— 全部面东而向,东面便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

  岛主朱仁民被称为“中国第一岛主”,现任杭州潘天寿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

  朱仁民命运多舛,他出身于画坛大师之家,外公是潘天寿,舅舅是现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可是“出身问题”让他七岁时就不得不迁到舟山岛沈家门,开始了三十余年的海岛 “放逐生活”。他的行踪遍布东海之滨,在岛上当过渔民、铁匠、救生员、教师……从张网、出渔、刷漆、打铁、教书到游泳池救生员、舞台设计、美术干部。

  打鱼的闲暇,他自己学习素描,慢慢成为公认的画坛新星。1981年,他正在创作一幅300米×3米的中国画巨作《大道·海天篇》时,不小心从高架上摔下来,造成腰椎损伤,医生当时觉得他再也站不起来了。当上世纪80年代轰轰烈烈的全国水墨运动展开时,他只能躺在普陀山上破败的隐修庵中静养。

  朱仁民躺在床上,每天见到的就是窗外靠近舟山沈家门的那个不知名的小岛。生活的苦楚,孤单的心境,让他悟透了很多人生道理。在摔伤4年多后,奇迹发生了,朱仁民又重新站了起来。他光着脚,眼中噙着泪,对着普陀山跪拜,又对着大海叩首。他记得那年是1984年,买岛之梦就此萌生。他决定有生之年在这座曾日日所见的悬水岛上实施自己的艺术构想:将自己对艺术、自然的崇尚合二为一,打造一个艺术之岛。

  1992年,朱仁民在杭州创办了潘天寿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当时国内景观设计行业仍是空白,这为他带来了大量财富。1996年,朱仁民在舟山1399个岛屿里,选择了那个沈家门海港边的小岛。那年,他支付了9万元,获得了荒岛40年的使用权,并把小岛取名为“莲花岛”,自号“莲花洋人”。

  朱仁民开始设计小岛。滩石、青瓦、卵石、山墙,因地取材,一条陡坡山道从两座山坡中穿过,三幢小屋因势而立,黄铜罗汉雕塑嵌入侧立的墙面、青铜罗汉雕融入山体。而这些建筑和雕塑,几乎没有伤害过岛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它们保持着礁岸间土生土长的生物形态,保存着小岛原始的天际线,向着大海,向着自然。

  岛上306尊罗汉雕塑,无一重复,更是朱仁民十多年来心血结晶。为了降低雕刻罗汉所用的花岗岩成本,朱仁民干脆在福建那里建了一个雕塑厂。石头开采下来直接雕刻。经过他细心的雕琢后,大块的花岗石变成了神态各异的罗汉。每一尊罗汉运输时先在罗汉的底座上预先挖好孔,然后在礁石上浇筑钢筋,用吊车把罗汉一个个放上去,再用水泥浇牢。为运上小岛,他修海堤不下6次。而把巨石运向高处,他甚至都用上埃及先民造金字塔时的滚木法。

  “一个人,十年,两千万”,简单的三个数字,却不知凝结了朱仁民多少汗水。“我就是想看看我到底有多少能耐可以完成这个艺术品。”每每朱仁民都这样对人说。他特意在小岛的入口处留着一块碑,上面镌写着“永久免费参观”六个大字。

  链接

  “买”岛:依据国家海洋局和总参等部门共同推出,于2003年7月1日起施行的《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岛主只能租岛,而不是买岛,国家转让的只是海岛的使用权。可以“买”的岛:“我国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有近7000个,其中无居民海岛6528个。”在6528个岛中,浙江省拥有2872个、福建省1444个、广东省759个、海南省约211个,此四省岛屿最具投资价值。

  陈铭建是个商人,朱仁民是个艺术家。一位在千岛湖筑岛搭屋、钓鱼种瓜,一位在东海岸将私岛雕成了艺术品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